它不仅是交通工具的进化,更是城市文明向三维空间拓展的里程碑。随着技术成熟、法规完善与生态共建,“空中通勤”将从富豪的奢侈体验逐步走向大众生活,开启人类出行的全新维度。正如Alef首席执行官所言:“我们要去的地方不需要路。” 而这条无路之路,正由Model A的螺旋桨划破长空,徐徐展开。
技术突破:重新定义陆空交通。由马斯克参投的Alef Aeronautics公司推出的Model A,作为全球首款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适航认证的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汽车,不仅标志着技术突破,更预示着低空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
Model A的设计颠覆了传统交通工具的形态。其采用内置螺旋桨的网状碳纤维框架,车身外观与普通轿车无异,却能通过旋转座舱90度实现飞行模式切换。这一创新设计既保留了地面行驶的便捷性,又通过垂直起降(VTOL)技术突破了城市空间的限制。
技术参数上,Model A搭载特斯拉4680电池组,地面行驶续航达322公里,飞行续航177公里,最高时速240公里,并运用了SpaceX火箭发动机的矢量推进技术,3秒内即可完成0-96公里/小时加速。此外,其模块化分体式结构(如奇瑞的类似专利)支持飞行模块与座舱灵活组合,为未来多场景应用奠定基础
尽管Model A售价高达30万美元(约217万元人民币),但其预售表现远超预期。截至2025年初,订单量已突破3300台,总金额超70亿元,反映出高净值人群对前沿科技的强烈需求。Alef公司同步推进技术迭代,计划于2035年推出售价仅3.5万美元的Model Z,续航提升至飞行480公里、地面352公里,进一步降低消费门槛。
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在2040年突破1万亿美元,2050年达9万亿美元,其中城市空中交通(如空中出租车)将成为核心应用场景。中国低空经济同样迅猛发展,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达3.5万亿元,小鹏汇天、奇瑞等企业已加速布局,推动产业化落地
Model A的商业化之路仍面临多重挑战。飞行汽车需同时满足航空器与机动车的安全标准。例如,Model A虽获FAA适航认证,但地面行驶仍需通过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审批,且飞行高度、空域管理规则尚待完善。电池能量密度、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智能化升级亟待突破。
驾驶员需兼具飞行执照与汽车驾照,公众对低空安全的疑虑亦需时间化解。
然而,政策支持为行业注入信心。中国《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鼓励飞行汽车研发,美国则通过适航认证加速技术验证。基础设施方面,深圳至珠海的首条eVTOL商业航线计划于2025年开通,15分钟直达的“打飞的”模式或成现实
Model A的意义不仅在于交通工具的革新,更在于其对城市空间的重新规划。分层立体交通网络将缓解地面拥堵,而“飞行汽车+自动驾驶+脑机接口”的技术融合(如Model A接入Neuralink模块)可能彻底改变出行逻辑。未来,通勤者可通过智能系统自动切换陆空模式,实现“门到门”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