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累了。
更新于:2025-03-24 11:40:57

不知什么时候,连休息都变成奢侈品了。

我昨天才跟朋友好好吃了一顿饭,因为她的新工作定下来了。在此之前,她说自己整宿失眠,根本没有心情吃饭。但其实她从离职到入职,只隔了一周的时间。

这一周,每天海量地投简历,把所有时间都拿来面试,如果想去的公司没了下文就会立刻感到焦虑,哪怕闲聊,她也能三句话转到找工作的事上。

我问过她,之前那么累为什么不趁机休息一下。

她长长叹了口气说,你知道么,才过一周我都觉得自己可能没有公司要了。想到睁开眼睛大家都在按部就班通勤,只有我还漂着,心里就特别害怕。有时候手机刷多了还会谴责自己活得浑浑噩噩,有种人生荒废掉的感觉。

怕失去工作,怕没有稳定的收入,也怕被别人看不起,更怕全世界都往前走的时候只有自己被落在了后面。

虽然平时总喊着,要躺平要拒绝内卷,可当空白期来临时,还是会因为害怕人生的参差感而马不停蹄地赶路,仿佛自己是一座上了永久发条的钟,唯有转起来才有活着的意义。

想起去年年底,我因为拖欠工资而被迫离职,又正好赶上疫情反复,整个生活都开始停摆。发烧,浑身酸痛躺在家里那几天,也曾产生过人生是不是就完了的绝望。

后来大环境好转,那时身体也刚刚恢复,就经常在傍晚时出门走一走。

记得有次,两个半大的小孩挥着手里的玩具从我身边跑过,不小心撞到我的腿,于是下意识说 " 慢点儿,当心啊 " ,结果小朋友跟着喊了一声 " 阿姨也慢点儿 " 。

恍惚间想起那句,人活着,快其实就是慢。

在许多个黄昏中,看着重新热闹起来的人群,我好像终于能够静下心来面对那个被追着赶着,一秒都不敢停下的自己,也终于舍得花时间去思考,到底工作和生活是怎样一种关系。

其实让人焦虑的最大根源不是工作,而是我们对休息的愧疚。

是我们心里总有一种声音警告着自己,停下来就是无所事事,休息就是不求上进。好像只有高效和自律才是所有成就的唯一标准。

在这种变形的压力下,连短暂的空白期都变成履历表上的羞耻了。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里,许红豆曾经说过: " 人就像时钟里的那个齿轮,用久了,会磨损,会生病,不及时更换维修的话,时钟的生命也很快就走到尽头。 "

如同时钟需要修整,工作的暂停也是生命中理所应当的旅程,那些发生在空白期的快乐,思考,挣扎和迷茫,仍然是人生轨迹的进度条。

因为在人生的版图上,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圆心。所以无论往哪儿走,无论什么时候停下来,都是握在你自己手中的权利,它从来都与社会的节奏无关。

有的人反而是在离职的这段时间看完了几本好书,也有的人,是工作群不再频繁亮起之后才发现,原来踏实地睡上一觉竟然迟到了这么多年。

我始终觉得,留白才是最好的重建。

当社会分工细化到每个人都逐渐趋同时,工作就成了千篇一律的价值尺度。但那些对既定轨迹的思考,对高压生活的缓冲和对前进方向的寻找,其实都发生在停下来探索的日子里。

因为放慢脚步的沉淀,才是决定你独特性的所在。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段对话,让我特别感动。

当面试官问: " 你能解释一下你简历上的这段空白期吗? "

求职者是这样回答的,他说: " 那是我成年以后,唯一一段快乐的时光。 "

我想,哪怕生命中有一段空白注定无法写进履历。但唯有我们自己知道,那些身心放松的时刻,一部电影,一次旅行,一场不被闹钟打扰的酣睡,是怎样将疲惫的生活撕开一道裂缝,又是怎样透进光彩的。

所以啊,你从来不是一台机器,你的休息,永远都是珍贵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