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增程没技术,混动和纯电才是未来
更新于:2025-03-24 11:41:19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增程没技术?

我估计不仅仅是很多人有这样的思维,就连很多车企也是这样想的,就包括增程车卖得非常不错的理想汽车,还不是着急着发布纯电的mpv以及纯电的suv吗?

在动力形式上,纯电、纯油、混动三种模式我都体验过。如果家里只有一辆车且是主力家用车,我更倾向于大电池混动(包括插混和增程),最好是纯电续航长一些。

纯电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电池能量密度的瓶颈,这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化学鸿沟。比如100度的电池已经很大了,但按照当下效率较高的内燃机换算,也只相当于约30升的油箱。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怎么节省,续航里程都显得捉襟见肘。再厉害的纯电车在冬季续航也会大幅缩水。即使标称续航700公里的电动车,实际可能只能跑300公里,甚至更少,届时不得不频繁寻找充电桩。而且在节假日出行时,还要祈祷没有太多人排队充电。

相比之下,混动车就从容得多。60升的油箱相当于约200度的电池。冬季时,混动车还能免费提供热量,你无需在零下十度的车里裹着毯子关空调,也不用担心充电时间的限制,更不用在高速上因续航焦虑而龟速行驶。油箱就像一个暴发户,为车辆提供充足的能量。这并非技术优劣的较量,而是能源形式的降维打击。近年来,增程式混动被理想带火就是最好的例证。

说实话,如果预算10万元,且家里只有一辆车,踏踏实实买一辆带发动机的车是比较靠谱的选择。只要加入汽油,就能轻松续航500公里,无论是燃油、混动、增程还是插电混动,后两者的优势在于市区用电,能省油,还能免购置税,节省约1万元。如果主要在市区代步,新能源车是不错的选择。

但如果长途出行较多,纯燃油车也很好。从技术应该服务于体验的角度来看,我并不反对增程式混动。如果把车仅当作代步工具,且在意日常通勤成本和电气化智能化,那么增程式混动相比燃油车确实有明显优势,这是不可否认的,所以我也不会批评这项技术,只是我很多人太喜欢而已。

在我心中,从动力总成规格来看,我的主观喜好排名如下:大排量纯燃油=纯电>功率分流混动>多挡串并联混动>小排量纯燃油>单挡串并联混动>增程式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