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智驾靠谱吗?全方位剖析来了
更新于:2025-03-24 11:41:27

最近,汽车圈掀起“全民智驾”的热潮,比亚迪、长安等车企纷纷发力,誓要把智驾普及到各个价位车型。这让我不禁思考,全民智驾,到底靠不靠谱?

先说说我的体验。去年我租了辆带智驾功能的车跑长途,开启智驾后,车能自动保持车距、按设定速度行驶,在路况好的高速上,确实轻松不少,像个不知疲倦的老司机,稳稳地前进,缓解了驾驶疲劳。但遇到路况复杂时,它就有些力不从心。有次前方道路施工,锥桶摆放不规则,智驾系统直接“懵圈”,不断发出错误警报,吓得我赶紧手动接管;还有一回在暴雨天,路面标线模糊,智驾反应迟缓,差点错过出口。这让我明白,智驾虽好,但远没到能完全替代人类驾驶的程度。

从技术层面看,目前智驾多处于L2 - L3级别。L2能实现部分辅助驾驶,像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L3虽能在特定场景自动驾驶,但驾驶员仍需随时接管。要达到L4、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很多难题。比如,复杂路况下的环境感知,遇到极端天气、道路标识不清,传感器就可能“抓瞎”;决策算法也不够完善,面对突发状况,很难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变。虽说技术一直在进步,可距离真正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车企大力推广全民智驾,背后也有商业考量。智能化是汽车发展的大趋势,谁先在智驾领域站稳脚跟,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覆盖10万元及以下车型,让更多消费者能体验智驾;长安推出“北斗天枢2.0计划”,发力智能化,计划在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推动智驾普及。可这也带来成本压力,智驾系统的研发、硬件投入都不低,如何平衡成本与售价,保证盈利,是车企要面对的问题。

从市场接受度来说,消费者对智驾的态度不一。年轻消费者、科技爱好者对智驾接受度高,觉得新鲜又实用;但也有不少人持谨慎态度,担心安全问题,毕竟把生命交给机器,谁能完全放心?而且,智驾出了事故,责任界定也很模糊,这也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

全民智驾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它能带来便利、提升出行效率,可现阶段还存在技术短板、成本压力、市场信任等问题。要实现真正靠谱的全民智驾,车企得加大研发,突破技术瓶颈;政府要完善法规,明确责任界定;消费者也需理性看待,给智驾发展时间。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全民智驾才有可能从愿景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