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如今游戏的Bug越来越多?
更新于:2025-03-24 11:42:02

在游戏的世界里遨游多年,不知大家是否察觉到一个现象:如今的一些游戏大作,Bug似乎越来越多了。

回想15到20年前,去软件店买游戏碟,基本不用担心游戏是半成品或者有严重Bug玩不了,那时的玩家对自己购买的游戏充满信心。可现在,“早买享Bug,晚买享折扣,不买免费送”成了不少玩家的心态。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故事得从万物起源雅达利说起。

1977年,雅达利研发的阿塔锐2600游戏机基本确立了现代游戏机的标准,手柄连接游戏机,游戏机连接电视,游戏卡带可更换。

在此之前,一些游戏机附带显示器,价格昂贵,且游戏烧录进机器存储器,一台游戏机只能玩一个游戏,玩腻就得换新,只有贵族玩得起。阿塔锐2600让游戏机走进了千家万户,装机量巨大,大量开发商涌入为其开发游戏卡带。

但雅达利公司运作人员能力不足且短视,拼命生产游戏卡带,导致库存荒唐,价格暴跌。当时很多公司盲目开发,游戏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色情游戏,玩家愤怒,美国游戏市场迅速萎缩,雅达利大崩溃,32亿美元的市场萎缩到只剩1亿美元。

同一时期,日本的任天堂正在崛起。1983年推出的FC(红白机),鉴于雅达利的教训,一开始任天堂不授权其他公司开发游戏,由自家员工全力开发。但产能跟不上需求,社长山内溥引入外部公司制作游戏,并制定了苛刻条款。

比如合作公司每卖出一盒游戏卡带要给任天堂缴纳两成许可使用费,且后来所有卡带由任天堂生产,订购价格是自行生产的2倍,起订量1万盒。

尽管如此,与任天堂合作的公司如哈德森、南梦宫、科乐美等都赚得盆满钵满。不过任天堂的条款也让第三方公司承担了巨大风险,所以那个年代的游戏开发团队会反复检测Bug,临近发售发现Bug甚至会砍掉相关内容,只为保证游戏质量,避免公司因游戏问题而倒闭。

随着游戏从卡带发展到光碟、PC,再到如今依赖互联网的时代,Steam等游戏平台兴起,补丁成为常态。游戏公司邀请测试员找Bug费用高昂,项目预算有限,与其把钱花在找Bug上,不如用于宣传。

因为玩家在游戏发售前更关注玩法、世界观、画面等,而非是否有Bug,游戏公司也不会以无Bug作为宣传点。所以,如今游戏公司没动力测Bug,这就是现在大作Bug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

同时,补丁的盛行还带来了游戏半成品化现象。单机游戏从过去开发者当作完整商品精心打造、提高难度以维持生命力,到现在学网游、手游套路,发个半成品,通过后续更新补充内容维持热度,虽然一定程度上给小开发团队提供了提前收回资金的办法,但整个行业都如此,也让不少玩家感到无奈。

与单机游戏不同,手游和网游非常有动力找Bug。因为这类游戏涉及充值,一个Bug可能就会让游戏崩盘。

比如梦幻诛仙因活动Bug被玩家刷经验金币导致游戏近乎崩溃,战双开服也因资源发放Bug及后续处理不当让口碑血崩。所以手游网游上线前要经过多轮测试,以优化游戏、修复Bug,确保公测时稳定运行。

还有腾讯DNF手游曾出现拍卖行bug,部分玩家可以通过卡bug在拍卖行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到稀有的游戏道具。此外,还有玩家爆料称游戏上线以来就有玩家通过弱网环境卡材料上线拍卖行的bug,从而免费获得一种重要的强化材料。

回顾游戏行业的发展历程,从雅达利的辉煌与衰落,到任天堂的崛起与规则制定,再到如今游戏行业的多样变化,我们看到了游戏从追求高质量无Bug到如今因各种因素导致Bug增多的转变。

而手游、网游与单机游戏在对待Bug上的不同态度,也反映出各自商业模式的差异。对于玩家而言,我们怀念曾经闭眼买游戏都能获得高完成度体验的时光,但也只能在当下的游戏环境中,谨慎选择,期待能有更多优质、稳定的游戏出现。

文本源自@智能路障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