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雪微)给大熊猫设计“玩具库”,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开展“科考”,来一场龙井茶文化CityWalk(城市漫步)……3月20日,第一届北京市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上,10份研学报告获评十佳示范项目,充分展现学生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我特别喜欢大熊猫。去年‘五一’假期,老师带我们去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探秘熊猫产房、熊猫餐厅等场所,近距离感受大熊猫的生活日常。”展示活动中,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实验学校初三学生高慧霖自信登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我们看到了不同年龄段的大熊猫在宽敞的自然栖息地中嬉戏、进食,还学到了如何给大熊猫‘丰容’——通过玩具、食物等提升它们的福利水平,丰富它们的生活环境,让它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天性和需求,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
研学旅行回来,学生们分小组认领研究课题。高慧霖和小伙伴一起去了北京动物园,主动担任“丰容讲解员”,为游客科普大熊猫保护相关知识。“我们实地调研了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馆,给‘西直门三太子’萌兰设计了一个攀爬架的玩具模型。”高慧霖说,这次研学只是一个起点,她希望继续研究大熊猫丰容课题,将自己设计的“玩具库”通过官方平台给动物园投稿,为保护大熊猫贡献一份力量。
包括这份研学报告在内,此次获奖的10个示范项目是从49个学校推荐的327项研学旅行学习成果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学生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形成的研学报告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龙井茶文化探寻之旅”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朝阳学校分校的学生们结合实地考察和合作探究,了解杭州西湖龙井茶的产区分布、品质鉴别及生态保护等知识,感受杭州的多重魅力。丰台区璞瑅学校的学生们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开展实地科考,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环境、历史文化等多个方向的研究。
“这些优秀案例充分展示近年来本市中学生研学旅行的学习成果,是学校、社会服务机构协同,发挥全国研学基地和旅游资源实践活动育人实效经验的推广。”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秘书部主任高付元介绍,本市将进一步推动研学旅行规范管理,促进研学旅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市教委根据《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管理》的通知要求,在抓好出行安全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和研学旅行教育教学方案审核、备案管理的同时,提出研学旅行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应急能力和知行合一等四位一体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心浸润到研学旅行全过程。2024年,首次面向全市中学生征集研学旅行学习成果,收到来自9个区49个学校推荐的327项研学旅行作品,经过评审,评选出10项示范案例,100项精品案例,100项优秀案例。
首届北京市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成果示范案例获奖名单
活动通过学习成果展评推出优秀项目,从中发现典型研学线路,推出优秀辅导教师,发挥以学习结果为导向,引领研学旅行项目式教学高质量发展。从学科实践角度来看,这些研学旅行学习成果相当于日常作业,反映不同学生的实践学习特点,这些学生作业,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表达真切,值得师生和研学旅行相关机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