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种子”如何采集?杭州工程师现场科普
更新于:2025-03-24 11:45:55

“入库前深思熟虑,入库后义无反顾!”3月21日,杭州一医院的采集室内,一场无声的生命接力正在进行。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采集,俞泽雨顺利捐献了28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1179例,杭州市第36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俞泽雨,江苏淮安人,目前是杭州钱塘区的一名高分子材料工程师。他与公益的缘分始于大学校园。那时起,他便坚持每年参与无偿献血,将这份“举手之劳”视为对社会的责任。2023年,他在一次献血时主动留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如果能帮到别人,总归是好的。”俞泽雨回忆道。

令人意外的是,仅隔一年,俞泽雨便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患者初步匹配成功。“接到电话时很诧异,毕竟有些人可能入库十几年都没消息。”俞泽雨坦言,这份“意外之喜”让他既惊喜又忐忑。在随后的高分辨率配型、体检等流程中,他积极配合,甚至调整了长期熬夜的工作习惯,只为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想到有位陌生朋友在等着我的帮助,我就觉得所有准备都是值得的。”

去年9月接到红十字会电话后,俞泽雨第一时间与妻子分享了这一消息。得知丈夫的决定,妻子没有丝毫犹豫:“这种事耽误不得,我支持他争分夺秒去救人。”她陪伴俞泽雨完成所有检查,并在住院期间全程陪护。采集当天,看着血液分离机缓缓运转,她坦言“有些心疼”,但更多的是为丈夫的善举感到骄傲。“他平时就热心公益,这次能救人一命,我打心底里崇拜他。”

在采集室内,俞泽雨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了如指掌,与医生交流无障碍。他主动向周围人科普:“很多人误以为捐献需要抽取骨髓,其实是通过外周血采集,安全且恢复快。造血干细胞具有再生能力,捐献后1-2周就能恢复。”俞泽雨表示,希望加大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力度,结合专业背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捐献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这份“生命礼物”的意义。

捐献当天,俞泽雨一直保持愉快的心情。“想以自己最佳的状态面对,尽快采集好,送到患者身边。愿对方早日康复,让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俞泽雨表示,恢复后会继续保持每年献血的频次,并积极参与公益科普活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推动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来源:杭州网】

【漫画】规“定”
【漫画】规“定”
2025-03-28 07: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