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这些武举文物里蕴藏古代体育精神
更新于:2025-03-24 11:47:27

2025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正在南京火热举行。今日的田径赛场恰如古代科考中的武举考场,都蕴藏着对更高、更快、更强的不懈追求。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就收藏展示着一批古代武举考试文物,为观众再现着昔日古代健儿的风采。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一座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不仅有庄瑶殿试卷、甲午科江南乡试三场试题、科第世家府邸牌坊等反映“案头笔下的科举历史”,也有不少文物展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举考试。

例如馆藏的一系列“掇石”。据介绍,掇石的石头重量分为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等。参加武举考试的考生按自身实力选择重量。测试时必须将石头提举至腰间并且要停留一段时间才可以判为合格。石头左右相对凹刻出花瓶形状以便于抓握托举。展品中,最为精美的要数清光绪年间、重达二百九十斤的“虎榜冠群贤”铭文武举石。记者注意到,这方武举石上还刻有“登瀛洲”三字,该词并非指某个地名,而是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相当于祝福考生取得佳绩的吉祥语。《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就有记载:“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除了掇石,武举考试还考什么?专家介绍,以清代为例,第一场试马箭(即马上射箭),第二场试步箭,合格后再考技勇,就是力量考核,分三项:首先是开弓,弓有八力、十力、十二力三等,限三次拉成满弓;其次是舞刀,刀有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三等,需前后胸舞花。在馆内,观众们就能看到武举考试使用的弓箭、大刀等文物。

史料记载,武举考试始于武周时期,至清代,武官中武举出身者数量不断增加,在军中占有很大比例。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历史上,郭子仪、戚继光等名将都是出身武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陶善工

城记 | 伦敦老建筑
城记 | 伦敦老建筑
2025-04-06 0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