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州晚报
□时令物语
春在溪头荠菜花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春风里,新店镇周边田园好美,油菜花开招来嘤嘤蜜蜂,篱边桃花笑映人面;还有李花、木槿和山茶……我还喜欢田边的荠菜花了,一开一大片,纷纷扬扬似遍地飞雪,又如画家点缀的墨彩,随心所欲。
晴好的日子,我带两个小孙子踏青,为的是“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而老妻则为了口福之惠。春日野菜无以计数,但就数荠菜味美,两千年前的《诗经》,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苏东坡曾说:“今日食荠极美。”陆游也有“春来荠美忽忘归”的诗句——因为荠菜有味外之美,适口者珍,诗人一高兴,差一点就忘了回家。
时下,帮着大人采荠菜,融入大自然,孙子俩兴奋得像叽叽喳喳的小喜鹊。两三把小剪刀争锋,嚓嚓嚓,你快我更快,瞬间一大簇,我就负责集中成果和督战。老妻擅长烹调,回家洗净荠菜置开水中一捞,挤干水,揉成几团放冰箱待用,日后可做烙饼、包子、饺子、馄饨(掺入虾仁和五花肉的馅),还可以做荠菜豆腐羹和荠菜神仙汤。我知道,特殊风味远胜我见识的佳肴珍馐。
宋诗云:“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这是江南乡村的写照。江浙人喜欢荠菜是出了名的,如文坛周氏兄弟怀旧时几次提到小时挖荠菜:姐妹们剪刀起落,你呼我唤,有如田野里一群花喜鹊。我在越剧团学舞美时,一度到过杭州,当地早餐“荠菜春卷”至今难忘:鲜荠菜和豆腐干一起切碎,拌上佐料包在鸡蛋皮里,做成可口的春卷,不无劲道,食后齿颊留香。听说上海人也喜欢此款,满大街荠菜馄饨店。
退休后我到闽南多年,发现左邻右舍包春卷,也有放荠菜的,来自大自然的味道,一袭清香,入口即化的样子。荠菜为十字科两年生草本植物,伏地而起,根连叶丛生,绿叶羽状深裂,披针形或箭形;小花洁白如雪,春风夏雨,花期连着两季,绵绵不绝。野荠菜不仅食用味美,还性味甘平,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根据现代药理分析,全草含布枯甙、荠菜酸醇、胆碱等成分,不仅能治痢疾、肠炎、结膜炎、夜盲症、肾炎水肿,尤其能止多种出血,如内伤出血、胃溃疡出血、痢疾便血和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出血。我的一位芳邻说,过去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荠菜信手拈来,被闽南人誉为“救命草”。
青青陌上草,逢春必发,有苦菜、水芹、车前草、马齿苋……不胜枚举,各有各的品性。而在我印象中,蒲公英总是和孩子们叠加在一起。小姑娘喜笑颜开,手擎一株蓬松的花盏,双眼迷离,嘬口用力一吹,种子随风纷纷扬扬飞向远方,就像无数轻盈的降落伞……而荠菜却反之,一旦认准了这片土地,就固守家园,像佩戴在胸前的奖章,年年发芽,岁岁开花,可食可药亲近人间烟火,也因此更易唤起游子们的乡愁。春在哪里呢?“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扫码可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