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刁明杰
近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尹刚主任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MitraClip二尖瓣钳夹术。这一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心”的生机,也标志着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
中重度以上二尖瓣反流不容小觑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正常情况下,二尖瓣如同心脏内一扇精密的“门”,确保血液单向流动。然而,当二尖瓣瓣膜无法正常闭合时,这扇“心门”便会出现“漏风”现象,导致血液沿错误方向漏回左心房。
这种血液倒流问题可不止局限于心脏内部,它还会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对肺部及右心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引发气喘、肺水肿、心衰等一系列严重疾病,患者甚至会出现无法躺平休息的痛苦状况。但当患者是中重度以上二尖瓣反流(MR≥3+)时,往往伴随着心力衰竭症状,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预后情况不容乐观,5年生存率仅仅只有50%。
多学科会诊确定微创手术
患者陈先生(化名)今年70岁,有反复胸闷病史1年,近一周,病情突然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让他难以安睡,双下肢逐渐浮肿,连食欲也大受影响。在家人的陪伴下,陈先生来到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心脏超声评估显示他存在二尖瓣重度反流(FMR),最终被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反流/心功能Ⅲ级)。
面对陈先生的复杂病情,治疗方案的选择成为关键。考虑到患者高龄、体重偏低,同时还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房颤动等多种基础疾病,若采用传统的体外循环开胸换瓣术,手术风险极高,老人的身体很可能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创伤。为了给陈先生制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医院迅速组织了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脏超声科、ICU、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护理部等多学科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评估与讨论。心血管内二科团队更是与患者家属进行了详细沟通,全面分析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最终决定为陈先生实施微创手术——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二尖瓣钳夹术Mitra Clip)。
通力协作精准修复漏风心门
陈先生的二尖瓣后叶偏小,这使得手术操作难度大大增加。一旦钳夹位置稍有偏差,就极易导致腱索损伤,后果不堪设想。在心脏超声科及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的紧密配合下,心血管内二科尹刚团队首先通过超声引导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然后精准地进行房间隔穿刺并成功置入导引导管。接着,选择合适的MitraClip™ NTR,小心翼翼地经过左房定位,逐步到达反流位置。在关键时刻,团队凭借着高超的操作技巧和敏锐的判断力,精准定位,准确捕获并夹合前、后瓣反流严重的部位。原本重度的二尖瓣反流基本消除,超声评估夹子夹合稳定、无腱索损伤,肺静脉逆流消失、平均跨瓣压差2mmHg,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正常,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陈先生恢复良好。仅仅48小时后,他便平稳出院,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专家提醒:定期检查早筛早治
二尖瓣反流可分为原发性(器质性)和继发性(功能性)两类,我国现存中重度患者超千万。经导管介入修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适应证广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外科高危患者。专家建议65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实现心脏瓣膜病的早筛早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