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心学堂|肥胖与冠心病:从“脂”出发谈健康
更新于:2025-03-24 11:49:41

【塑心学堂】用心呵护生命,用爱延伸服务,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率领团队打造,定期推送心脏和急危重症相关的防治保健科普知识,为您排忧解惑!

本期作者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肥胖率持续攀升,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腹部肥胖),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PART.01

肥胖为何会导致冠心病

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核心在于它会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和生理负担,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代谢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肥胖,尤其是内脏脂肪的过度积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和脂质代谢紊乱。这些异常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它使冠状动脉狭窄,限制心脏血供,严重时可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心脏负担加重

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血压,血压升高迫使心脏更用力地泵血,长期导致心肌肥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此外,肥胖还会使血容量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血脂异常加剧风险

肥胖与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密切相关,这些异常脂质会在血管壁沉积,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进而提高冠心病风险。

研究表明,肥胖与冠心病风险呈正相关。在中国人群中,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1个单位,冠心病风险约增加10%。尤其在年轻人中,这一效应更为显著:20-39岁肥胖男性和女性的冠心病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4.23倍和5.29倍。

PART.02

科学控制体重

为应对肥胖引发的多种慢性疾病,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体重管理政策。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和《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通过多层次干预帮助国民控制体重,降低冠心病风险。以下是一些科学实用的体重管理方法:

01

饮食干预

减少高热量食品摄入:限制油炸食品、动物脂肪、含糖零食和饮料的摄入,降低总能量摄入。

合理搭配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及低脂蛋白质食品;控制食盐和糖的使用量,做到“吃动平衡”。

02

加强体育锻炼

规律有氧运动: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周保持5天以上的运动频率。

结合力量训练:适当加入抗阻训练,可帮助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长期维持健康体重。

03

行为及生活方式干预

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熬夜;减少长时间静坐,适当增加日常活动量。

借助智能设备监测:国家鼓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推广体重秤、腰围尺、可穿戴健康设备等,通过数据监测及时掌握体重变化情况,做到早预防、早干预。

04

心理支持和专业指导

重视精神心理干预:针对减重依从性不高、缺乏减重信心的群体,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克服情绪障碍。

建立专业体重管理门诊:鼓励医疗机构开设体重管理或肥胖防治中心,由营养师、内分泌专家、运动专家等多学科联合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

肥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其通过代谢紊乱、心脏负担加重和血脂异常等机制显著增加冠心病风险。控制体重则是预防和缓解冠心病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改善生理指标,还能减轻心血管负担。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8年,是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及重症医学协作组总牵头单位,国家级胸痛中心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肌梗死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1997年率先在全国中医院中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2008年为104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植入支架,用中医药保驾护航,随访至110岁健康良好。牵头制订和发布国内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被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华医学会首次联合发布为团体标准。

围绕心肌梗死中医药研究共主持国家级课题13项,省部级课题30项,牵头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5篇,总影响因子超240分,获省部级和全国一级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20项。

供稿 | 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

初审 | 陈凌

审核 | 庄映格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江西发现一植物新种
江西发现一植物新种
2025-03-24 11: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