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也能锻炼身体吗?很多人对此颇有疑问,但是小九要肯定地告诉你:能!只要掌握科学的走路锻炼方法,对于人体健康调节,心肺功能的增强,都是颇有良效的。
但是对于走路锻炼的误区以及科学的走路方法,你有了解过吗?
常见的走路锻炼误区 其实还真不少!
1、走路不是普适运动,有些脑血管疾病或者大病初愈者往往身体比较虚弱,而快走锻炼往往需要耗费比较大的体力,所以不建议大病刚初愈的人选择走路锻炼。
2、饱腹走路,有的人习惯吃饱了就下楼走走消食,但专家说了刚吃完饭不要急于进行运动,最好是吃饱了就休息30分钟后再走路运动,不然会导致胃积食同时因重力下垂。
3、走路越多越好,这是很多人的一个惯性思维,认为只要增加走路量就可以扩大效果,但是走路并非越久越好,长时间的走路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4、走路过快。走路要想达到调节身体的作用,其实走路的速度也是有讲究的,不宜过快,而且走路是一种缓慢的有氧运动,走得快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那么走路锻炼的最佳步数是?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正常人每天的走路锻炼步数应该达到6000步。但是根据不同的人群身体状况,6000步只是推荐值,也要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负荷。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来说,每天走路锻炼的最佳步数当然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老人或者小孩最好是达到一天6000步的走路运动量,而健康的成年人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增加,每天的步数维持在一万步左右,可以有效达到锻炼的目的。
说了这么多,怎么走路锻炼才正确?
其实科学走路也很简单,时间选择很关键,有专家指出,早上六点到十二点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间段,晚上部分路段照明无法保证,容易出现意外,因此,走路的最佳时段应该集中在下午,晚饭后半小时也是不错的走路时间。
走路走对了时间还要走得舒适,一双舒适的运动鞋就很有必要了,大家可以自己按照最舒适的频率进行,每天走上半小时即可。
最重要的是,走路锻炼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使身体得到锻炼的效果哦
总的来说,走路是一种非常低成本而且效果极佳的一种有氧运动,但是因为社会环境影响,每个人对于走路的科学认知都比较缺乏,往往会犯一些错误,导致走路运动失效,其实走路要想走出健康,应该掌握科学的走路方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走路锻炼的目的。
参考资料:
1、《走路锻炼八项注意》,光明网,2018年04月05日
2、《日行万步对身体好吗?正确步行方式需注意这些》,人民网,2019年9月19日
3、《走路快慢可预期寿命长短》,健康时报,2015-11-1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