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骨质疏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补钙。 钙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确实有益,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个烹调习惯可能会让全家人骨质疏松——多放盐。
我国居民盐的摄入量大约是健康推荐量的2倍, 高盐摄入会增加钙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骨质疏松有多大危害?
“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骨质流失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骨质疏松加重,会有背部疼痛、驼背、变矮等症状,还易跌倒和骨折,这对老年人来说是致命的问题。
高盐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盐除了提供咸味,还能消除苦味、弱化酸味、提升甜味。不过,盐吃多了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在排出的同时还会把一部分钙带出来,增加了骨量丢失的风险。
肾脏每排出2300毫克钠(相当于6克盐),就会损失40~60毫克的钙。如果需要排出的钠太多,钙又不够用了,就只能从骨骼中“抢”。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钙流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有不少研究显示,钠盐的摄入与髋部或椎体骨密度降低相关。
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就存在很大不足,如果盐再吃得多了,对骨质疏松只会雪上加霜。正因如此,目前我国关于骨质疏松的健康建议是骨质疏松症患者低盐饮食,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老年人不超过5克。
如何控制盐的摄入量?
中国居民钠的摄入约80%来自家庭厨房,包括烹饪时放入的盐、调味品以及咸菜。 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盐的摄入呢? 建议从几个方面做起: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