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高比超标说明内脏脂肪过多
更新于:2025-03-24 12:00:33

来源:【赣南日报】

  有些人看着不胖、四肢很瘦,就是肚子大了点,这样的人算肥胖吗?如果放在以前,这样的人可能不算肥胖,但如今判断肥胖有了新指标。特别是腰腹部脂肪太多,对健康百害无一利。

  腰围超过身高一半要当心肥胖

  近日,欧洲肥胖研究协会发表新研究成果,明确提出了腰高比的测量标准,即对于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25、腰高比(腰围除以身高)>0.5、存在医学、功能或心理障碍或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进行肥胖管理。医生表示,腰高比>0.5意味着身高180厘米的人腰围超过90厘米,身高160厘米的人腰围超过80厘米,这个数据有助于普通人群进行腹部脂肪的自测。肥胖的诊断需要考虑多维度的复杂因素,这次纳入了腰高比、功能或心理障碍等诊断标准是为了让大众更加重视肥胖,实现早诊早治。

  腰高比高说明内脏脂肪过多

  腰高比反映的是内脏脂肪的堆积,而心血管事件的增加很大程度是内脏脂肪的堆积带来的。在减重时首先考虑减少内脏脂肪,而腰高比的概念可以让大众更加简便地进行自测,如果腰围超过了身高的一半,要警惕内脏脂肪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身体负担。医生表示,部分人群的BMI值未达到肥胖级别,但四肢纤细、肚子很大,意味着腰高比可能超标了,这种人群有更大的代谢疾病风险。此次肥胖诊断还纳入了心理性问题、功能性问题,如对肥胖的过度担忧、因肥胖焦虑得睡不着觉等都可以纳入肥胖诊断的考虑范畴。腹型肥胖一直是临床肥胖诊断中重要的参考指标,此次腰高比的提出让指标有了明确的数据概念。

  内脏脂肪过多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对健康的威胁更大。很多研究发现,内脏脂肪与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和死亡风险升高等有关。 

  心脏病。一项研究发现,腰越粗,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越高。 

  糖尿病。中年以上的肥胖人群是Ⅱ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腰围增大比体重增加更加危险,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最大“凶手”之一。 

  高血压。血压对体重的变化很敏感,体重变化5公斤就能引起血压的明显变化。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尤其是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癌症。腹型肥胖是某些癌症的高危人群。比如,直结肠癌发病的一大诱因就是肥胖。腹部脂肪多,肠蠕动减缓,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时间延长,很容易增加肠癌风险。 

  脑萎缩。肥胖特别是腹部的肥胖,可能与大脑萎缩有关。而较低的脑容量或脑萎缩会增加记忆力下降和痴呆的风险。 

  早衰。腰围日益增大,是一种危险的衰老信号。比如,肚子大、腰围粗就是动脉硬化正在进展的一个重要指示。 

  死亡风险高。一项覆盖世界各地600万人的研究显示:与腰围小于88.9厘米的男性相比,腰围大于109厘米的男性死亡率高50%。与腰围小于68.6厘米的女性相比,腰围大于94厘米的女性死亡率高80%。而且,腰围每增加2.54厘米,男性的死亡风险增加约7%,女性的死亡风险增加约9%。

  减掉内脏脂肪记住4个方法

  1.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内脏脂肪超标的人每天需要运动半小时至1小时,如跑步、散步、游泳、骑车等,球类运动在消耗能量的同时有助脂肪分解。即使没有腹型肥胖,也可以多运动防患于未然。 

  2.三餐主食量比例5:3:2。吃米饭、面包等主食过多,容易在腹腔囤积内脏脂肪,但也不能完全不吃,避免零摄取时大脑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腹型肥胖的女性为例,每天主食摄入不超过100克,三餐比例是5:3:2。

  3.根据运动限制热量摄入。若平时活动量不大,摄取热量(千卡)不要超过体重(公斤)×25;若经常运动、活动量大,摄取热量(千卡)不宜超过体重(公斤)×35。 

  4.日常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想要内脏瘦身成功,不能缺少纤维素,日常可选燕麦、绿豆、番茄、葡萄柚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助顺畅排泄,促进新陈代谢。

  (健思)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