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巨人的复杂性——牛顿的“反面人生”
更新于:2025-03-24 12:00:40

牛顿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诸多科学发现和理论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无疑是一位名垂青史的科学巨匠。

当我们深入探究他的生平事迹时,却发现他在为人处事方面存在着诸多争议,这些争议在他与几位同时代杰出科学家的交往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下将详细阐述牛顿与这些科学家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相关事件。

牛顿与弗拉姆斯提德

约翰・弗拉姆斯提德作为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创始人以及首任皇家天文学家,在天文学领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牛顿担任皇家学会会长时,弗拉姆斯提德正担任天文台台长一职,二人同为英国科学界的重要人物,本应有着良好的合作与交流。

1694年,牛顿乘船沿泰晤士河而下,亲自访问了弗拉姆斯提德,并向其索要有关天文观察中月球运动的资料。

当时,牛顿正在进行万有引力理论的研究,弗拉姆斯提德的观测资料对他的理论验证至关重要。弗拉姆斯提德出于对科学研究的支持,慷慨地向牛顿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二人随后也进行了一定的交流与探讨。

在此之后,两人的关系却逐渐走向恶化,直至1700年彻底破裂,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牛顿在撰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使用了弗拉姆斯提德的资料,第一版中还曾提到了他的名字,但在1713年出版的第二版中却删掉了这一引用引发了弗拉姆斯提德的不满

更有甚者,1712年牛顿未经弗拉姆斯提德同意,便催促其发表月球观测资料。弗拉姆斯提德认为这些资料尚不成熟、不够准确,还需要进一步观测和完善,因此拒绝了牛顿的要求。

牛顿却擅自替他发表了其耗费一生心血观测所得的星图,其中确定了400个星点,并且还将其中300个给了弗兰克。弗兰克在使用这些星图时,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错误,因而恼火地将这300个星图通通烧毁,这一事件加剧了牛顿与弗拉姆斯提德之间的矛盾。

此外,牛顿还曾试图获取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仪器,这些仪器都是弗拉姆斯提德自己出资购买的,自然不可能轻易交给牛顿,这也引起了弗拉姆斯提德的极大愤怒。

两人关系破裂后,牛顿还利用自己在皇家学会的地位,对弗拉姆斯提德进行了一些不公正的对待。

例如,1709年,当弗拉姆斯提德逾期未缴纳会费时,牛顿立即将他从会员名册中除名。而弗拉姆斯提德在临死前,在自己将出版的《英国天文研究》序中,严厉批评了牛顿,但这篇序文最终却被压制。

牛顿与胡克

胡克在力学、光学、天文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建树,还改进或发明了显微镜、望远镜等重要科学仪器,甚至“细胞”一词也是由他首次提出,鉴于他的广泛才能和卓越贡献,有人将他比作伦敦的达芬奇。

胡克与牛顿在光学观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胡克主张光是一种波,而牛顿则坚持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学术争论。在这场争论中,胡克还曾对牛顿的光学报告提出批评和嘲笑,这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

后来,在万有引力的研究上,胡克也先于牛顿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如指出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等,并且还纠正了牛顿在相关研究中的错误

然而,牛顿在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却未提及胡克的这些贡献,这种忽视他人成果的行为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1703年胡克去世后,牛顿更是做出了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举动。他下令搜集并销毁所有胡克的论文、手稿、通信、画像和雕塑等,试图彻底抹杀胡克的功绩,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也让许多人对牛顿的为人处事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牛顿与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是一位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与牛顿被认为是独立发现微积分的两位重要人物。

1684年,莱布尼茨率先发表了微积分的论文,并创立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微积分符号,3年后,牛顿在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虽在最初对莱布尼茨的贡献表示了认同,但到了1713年,牛顿却在该书的后续版本中删掉了相关内容,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引起了轩然大波。

1711年,一些人向伦敦皇家学会告状,要求澄清牛顿与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发明权的争议。身为皇家学会会长的牛顿,本应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来处理此事,但他却组织专家组判定莱布尼茨抄袭了自己,这一判定结果引发了欧洲大陆和英国之间的激烈争论,使得双方的数学家和科学界人士陷入了长期的对立和纷争之中。

此后,莱布尼茨一直郁郁寡欢,最终因心碎而死,这一悲剧性的结局令人深感惋惜。而英国当时拒绝使用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符号和方法,这种狭隘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18世纪英国数学的发展落后于欧洲大陆,对英国数学的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

牛顿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固然伟大,他的经典力学理论、万有引力定律等成果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

然而,他在与这些科学家的交往中所表现出的种种行为,却反映出他在为人处事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忽视他人贡献、擅自使用他人未发表的成果、打压同行等。

这些事件也提醒着我们,在评价一位科学家时,不能仅仅关注其学术成就,还要全面考量其品德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历史人物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推动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