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海
上海年近90岁的王阿婆打算在百年之后将名下600多万元存款,捐赠给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等三家机构,然而,这样的捐赠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想给谁就给谁”,还需要办理一系列手续并走法律程序。记者近日从中华遗嘱库上海静安分库获悉,目前中华遗嘱库正在给王阿婆精心筹备并订立了一系列严谨且全面的法律文件,需要“遗产管理人、监督人和意定监护人”共同把守,确保生效遗嘱实现定向传承。
王阿婆退休前从事小本经营,收入颇丰,名下有600多万元存款。丈夫去世后她就住进了本地的一家养老院。儿子常年生活在外地,收入也不错,平时不方便照顾母亲,每月由他支付母亲在养老院所有产生的费用。王阿婆是一位有善心的老人,她感觉到社会上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决定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所有存款都捐出去。捐给谁呢?王阿婆决定将存款一拆为三,分别捐赠给致力于老龄事业、医疗事业以及慈善事业的三家不同机构,其中包含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老人通过这样的安排,确保每一份资产都能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发挥最大的公益价值。
然而,想在晚年之际安心养老、身后又能回馈社会的王阿婆在具体操作上遇到了难题,将遗产捐给指定机构,并非易事,还需要办理一系列法律文件,其中包括遗嘱、遗产管理人协议、监督人协议以及意定监护协议,缺少其中一个手续,都会给自己的生活及百年之后的捐赠意愿带来影响。那么,由谁来操作呢?王阿婆最终向中华遗嘱库求助。
中华遗嘱库上海静安分库谈老师向记者分析了上述几份协议的重要作用。他说:“遗产管理人被赋予重要职责,负责在客户离世后,对资产进行妥善的保管与细致的清点,随后严格依照遗嘱的详细要求,有条不紊地完成资产捐赠工作,成为连接客户遗愿与社会公益的关键纽带。”王阿婆如何将财产按照自己的意愿捐出去,遗产管理人这个角色很关键。而要确保捐赠过程的透明、公正与合规,还需要一个监督人的角色,监督人对遗产管理人的每一个操作环节、每一项决策都进行密切监督,保障整个捐赠流程在阳光下运行。
由于儿子常年生活在外地,照顾老人不便,随着年龄的增长,王阿婆还要为自己一旦失能失智之后作出安排,保障自身在特殊状况下的生活质量与合法权益,为此,王阿婆确定了意定监护人。意定监护人将在客户失能失智期间,全方位承担起生活管理与照料的重任,给予客户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监督人也肩负起对意定监护人的监督使命,确保其严格依照约定,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照顾服务。
目前一系列法律文件正在有条不紊地办理之中。
相关新闻
上海18岁女生成年礼立遗嘱
把财产捐赠红十字会
上海某大学哲学系18岁大一女生小张在成年当天,来到中华遗嘱库上海静安分库,郑重订立了一份遗嘱,决定将名下财产捐赠给红十字会。小张表示,家人得知她的想法后,并未提出反对,反而尊重她的选择。遗嘱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而是越来越多年轻人表达个人价值观、规划未来的重要方式。
近日,据中华遗嘱库发布的2024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上海作为全国遗嘱规划活跃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老龄化加速与家庭结构变迁背景下,呈现出“订立量高、离异群体占比高、特殊需求集中度高”的鲜明特征。数据显示,2021至2024年上海共有33483人订立遗嘱,占全国总量的20.09%,相当于每五份遗嘱中就有一份来自申城。
【来源: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