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运营商被315和直属主管“锤过的黑历史”
更新于:2025-03-25 02:20:20

运营商多次因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资费用户信息泄露、套餐虚假宣传、携号转网服务等问题被工信部“锤过”,下面来扒一扒运营商有哪些被“锤过的黑历史”。

2008年,315晚会揭黑手机垃圾短信,工信部迅速介入要求运营商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垃圾短信专项治理行动关闭1.4万个垃圾短信群发端口、查处300多家严重违规企业。

2012年,315晚会时隔四年再次曝光群发垃圾短信,并有部分区域运营商为此提供便利获取巨额利益,同样开展专项行动,处理群发业务端口2022个、群发行业端口1336个、SP端口59个,对曝光涉及到的违规基层企业调查处理。

之后,群发垃圾短信不断登上各大网络平台。其中2013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移动短信大概6970亿条,而垃圾短信占了20%,这就相当于给运营商带来几十亿元的收入。

由于QQ微信等软件的兴起,短信的重要程度急剧下降,越来越多人基本不看短信,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甚至都不看话费账单,短信成了个垃圾箱似的。与此同时,骚扰电话也渐渐让人头疼起来,刚开始接到骚扰电话的时候我还客客气气的和他们说不需要,而现在听几秒是“骚扰味”,立马就挂了。

在工信部的牵头组织下,各大运营商积极参与,开展了针对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专项治理行动。垃圾短信投诉(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从2019年2季度的166025件下降到2021年1季度的29057件,降低了83%。

骚扰电话投诉从2019年2季度的255609件下降到2021年1季度的62042件,降低了76%。

其中投诉的数量仅仅是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总量的冰山一角,仍有大量用户因不了解投诉渠道而未能发声。

不可否认,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专项治理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一成果值得充分肯定。然而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利益驱动下,部分企业仍不断变换手法逃避监管,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AI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传播手段也在不断升级演变,治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涉及营销、收费、资费争议的申诉占比从46.9%提高到50.7%,同比增幅8.1%,下图是24年第四季度电信用户申诉情况:

2025年,315晚会曝光AI外呼机器人一天可拨上万通电话,运营商诱导升级套餐、骚扰电话、垃圾短信、隐性扣费、虚假宣传等问题又一次成为焦点。被工信部“锤”后,316日做出积极回应。

值得关注的是,短信签名及实名制信息登记制度正在全面推行落实,这一举措有望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垃圾短信的泛滥。

最后,电信用户可通过多种渠道对上述问题进行举报投诉,其中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是最为高效便捷的官方投诉平台之一。该中心专门受理通信领域不良信息举报,并具有响应快、处理权威、效果好等优点。

以上对您有用的话,可以加个关注,将揭秘更多的行业内幕,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也可以咨询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