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 的一些小烦恼
多年来,Chrome 一直是我的首选浏览器。Chrome 是事实上的浏览器标准。而且 Chrome 的扩展插件丰富,可玩性很高。
由于 Chrome 和 Google 账号深度绑定,因此可以在多个平台上,通过Google账号进行信息同步。密码、书签和插件都能无缝衔接,这确实很方便。
然而,Chrome 有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就是资源开销巨大,Chrome Tab 过多时,电脑性能会有耗尽的感觉。有时打开几个稍大一点的工具网站(例如:Figma),电脑风扇转动的噪音就响起来了。要想流畅使用 Chrome 访问多个Tab, 实际上一直对电脑内存和性能是有相当要求的。
有段时间,一些评测会说 8G 内存的 Mac 够用了, 按我的使用场景推测,其它工具流不流畅我不清楚,Chrome 这一关肯定是过不去的。
恰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新版的 Firefox。Firefox 其实是很老的浏览器了,一度快玩完了,以前我也介绍过多次,也包括基于 Firefox 的改版浏览器。我印象当中 Firefox 一直是一个不温不火的 Chrome 备用替代品,但是我看的那篇介绍文章声称 FireFox 现在有了非常有意思的改进。于是我就试了一下,没想到,这款老牌浏览器运行得意外流畅。即使同时打开多个标签页(我试了 20+ 个Tab),风扇也很安静。
Firefox 的更多亮点功能
在使用 Firefox 的过程中,我发现它除了资源占用更少,还拥有许多贴心的功能设计,让日常浏览体验更加顺畅和高效。
1. 更智能的标签页管理
Chrome 引入了标签分组,我觉得并没有根本解决标签管理问题, 这个可以另外写一篇文章。而 Firefox 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比如 Firefox 现在可以将所有打开的标签页集中在一个视图中,按照最近 活动时间 / 所属窗口 / 标签顺序进行排列,我们还能方便地搜索某个标签页。
这一功能对那些喜欢一口气开几十个标签页的用户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更棒的是,我们还能快速访问最近关闭的标签页以及其他设备上的标签页。
我在 Chrome 上就安装了类似这样的插件,Firefox 则是直接内置了这个功能。
2. Pocket:一键保存稍后再看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值得添加到收藏夹的链接,但又不想丢失。Firefox 内置的 Pocket 功能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将这些链接保存下来,稍后再看,无需额外安装扩展。这种小而实用的设计,为日常使用增添了不少便利。
这里的 Pocket 就是我很久以前介绍的那款经典「稍后阅读」工具。Pocket的收藏 多平台可用, 自从早几年被 Mozilla (Firefox 背后的组织)收购后,现在算是完全被 Firefox 内置(并绑定 Firefox 账号)了。
3. 强大的隐私保护
Firefox 一直以隐私保护著称。Firefox 拥有经典的「隐身模式」,虽然 Chrome 也有「匿名模式」,但是,实际上我们要牢记,Google 当然知道 我们在「匿名模式」下浏览些什么,人家是一个广告公司,了解用户的行为是他的职责。而在 Firefox 的隐身模式下,至少不用担心被 Google 收集这些信息。
现在,Firefox 的 Relay 功能更可以生成随机邮箱别名,用于注册网站时保护你的真实邮箱地址,不仅有效减少垃圾邮件,还进一步提升了隐私安全性。对于注重隐私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个加分项。
Firefox 有内置的 Proxies 设置, 不用修改 OS 的网络设置,我很久以前就一直超级喜欢这个功能。同样我在 Chrome 里也安装了 Switchy 之类的插件来实现, Firefox 则一步内置到位了。
4. 内置截图工具
相比需要借助开发者工具才能截图的 Chrome,Firefox 的截图工具更加直观易用。只需右键点击,就能选择截图范围,甚至可以自动识别网页元素,生成精准的截图。这对需要频繁截图的用户来说,简直是个福音。
5. 支持 AI 的右键快捷功能
如果我们是 ChatGPT / Gemini / Claude 等 AI App的常用用户,Firefox 的右键菜单还提供了快捷操作,比如直接发送提示词进行总结或解释。这一功能让你在处理文本或分析信息时更加高效,尤其适合需要快速处理内容的工作场景。
而且,AI 应用的结果直接子啊浏览器内「分屏展示」,非常方便和高效。我一度觉得,浏览器插件做什么「AI总结」之类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以后这都是浏览器标配。我最近拿到一个新的浏览器产品的邀请测试账户,产品名为 Deta Surf, 也是一个 基于 AI 的浏览器,基本上也充分运用了 AI 和 浏览器深度结合的功能,这是现在的潮流。
6. 其他贴心细节
画中画功能:可以将任意视频弹出到小窗口中,在浏览其他页面的同时继续播放。
更灵活的搜索体验:Firefox 的地址栏默认支持自由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而 Chrome 通常只能使用默认引擎也就是 Google(想用其它引擎的话,需要额外设置)。
静音自动播放视频:不用担心随机跳出的视频突然发出声音吓一跳了。
写在最后
说了这些,其实 Firefox 更像是一个贴心的定制浏览器,把我常用的插件都变成内置功能,现在又加上 AI 集成,还有原本就很不错的隐私保护机制,这些都值得称道。
当然,Firefox 也并非完美无缺。例如,它目前不支持 Chrome 的 PWA(渐进式网络应用) 功能,无法将网页直接创建为桌面或任务栏应用。另外,Firefox 的移动端也远没有桌面端强大。我目前不打算使用 Firefox 作为重度的 Web App 浏览器,但我觉得很适合作为一个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浏览器。
按我个人观点,选择工具,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流程更加高效、愉快。从 Chrome 到 新版的 Firefox 不仅可以看到性能和效率上的提升,也有体验上的提升,算是收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吧。
Like
Share
Popula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