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癌细胞,却不是人人患癌,不易患癌的共通点,你占几个?
更新于:2025-03-25 09:23:14

家人们,先给大家透露个惊人消息:我国癌症发病率近些年那可是 “一路狂飙”,持续增长。你看,有些人烟酒不沾,生活习惯看着挺健康,却不幸被癌症盯上;可有的人抽烟喝酒样样不落,身体却依旧硬朗。这真让人忍不住想问:为啥得癌症的偏偏是我呢?虽说癌症病因至今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癌症绝不是平白无故找上门的。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或许你难以置信,癌细胞可不是癌症患者的 “专属”,实际上,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更准确讲,是都有原癌基因。咱身体里的细胞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工人,一刻不停地进行分裂和代谢。不过,这个过程也有 “失手” 的时候,一旦细胞发生突变,就可能摇身一变,成了癌细胞。那为啥有的人不会患癌呢?这就得夸夸咱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了,它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警察队伍,那些免疫 “小警察” 时刻盯着细胞动态,一旦发现变异细胞,立马 “出警”,拦截癌细胞发育,防止这些异常分子在体内捣乱。但有些癌细胞可狡猾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团队在 Science 子刊上发表研究称,某种特殊基因赋予了癌症干细胞超强的逃逸能力,让它们能巧妙躲过免疫追击,这也是为啥一些生活习惯欠佳的人会患癌的重要原因。

不容易长肿瘤的人,一般会有 3 种 “特质”癌症和肿瘤,这俩概念常常让人傻傻分不清。实际上,肿瘤的范畴更广,从广义来说,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都能叫肿瘤,而癌症单指恶性肿瘤。当下,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患病群体还有年轻化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我们知道,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是诱发肿瘤的常见原因,那那些不得肿瘤的人,又有啥共通之处呢?

体重正常的人有些癌症啊,真就是 “胖” 出来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曾开展过一项关于体重与患癌风险的研究。研究人员按照体重指数(BMI)标准,把参与者分成过瘦、健康、超重和肥胖四组进行对照观察。同时,统计他们在 20 岁、50 岁以及 55 岁之后不同年龄段患癌情况的差异。结果发现:和体重健康的人相比,超重人群在这三个阶段,胃肠道癌风险分别上升了 17%、18% 和 17%;结直肠癌风险也分别上升了 23%、23% 和 21%。肥胖组的数据更吓人,胃肠道癌症和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直接分别升高 31%、50%、38% 和 25%、55% 和 39%。简单来讲,任何时期超重或者肥胖,都会让结直肠癌等胃肠道癌症风险升高。那怎么判断自己体重是否超标呢?很简单,按照这个公式计算:体重指数 BMI = 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我国成年人的体重标准,BMI≥24 就是超重,≥28 就属于肥胖了。想维持健康体重,运动必不可少。现在很多人长期久坐,腰变粗、屁股变大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建议每周至少安排 5 次,每次持续 30 分钟以上的中强度运动。日常上班或者学习时,最好每隔 1 - 2 小时就起来活动一下,别让身体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能管住嘴的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是致癌的高危因素。国际医学期刊《自然通讯》曾发布过相关研究,指出至少有 11 种肿瘤和 “吃” 脱不了干系。在众多关于饮食与癌症风险的研究里,5 种不良饮食被反复提及,堪称致癌 “帮凶”。油炸和烟熏制品,经过高温反复煎炸或熏制后,像变魔术一样,会产生丙烯酰胺、多环芳烃、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腌制品和各种加工肉类食品,像常见的咸鱼、腊肉、咸菜、香肠等,里面可能含有亚硝酸盐,人吃了之后,就会在体内产生强致癌物;烫食、热饮,当食物温度超过 65℃,长期吃这种过烫的东西,就像给消化道黏膜来了一场 “高温洗礼”,容易受损,增加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风险;发霉变质的食物,简直就是黄曲霉毒素的 “温床”,这可是高危致癌物,长期食用,肝癌、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风险都会升高;大量饮酒,诸多证据都在提醒,酒精是导致多种癌症的高危因素。专家建议,想预防癌症,日常饮食可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增加果蔬摄入量。烹饪时,尽量选择少油少盐少糖的方式,同时保证每天食物多样化,均衡吸收营养。

作息规律的人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而且作息节律和患癌风险也有关系。今年《肝脏病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熬夜致癌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把保持正常昼夜节律和日夜颠倒的两组小鼠进行对比,观察它们最终的癌变表现。结果发现,和正常作息的小鼠相比,作息不规律的小鼠不仅癌症风险更高,癌细胞还更容易转移。专家提醒,遵循昼夜节律,到了睡觉时间就好好休息,别熬夜,减少昼夜不规律的作息,这样能提高睡眠质量,降低相关癌症风险。

其实,癌症发生除了基因这类不可控因素外,后天不良习惯也是重要诱因。大家日常一定要留意上述这些问题,尽可能降低患癌风险,让自己离健康更近一步。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