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注意:湿热会扰眠!中医专家给出四类调理方
更新于:2025-03-25 09:25:09

广东人一生都离不开的话题“祛湿”,又有专家出来认证了。这次是认证“湿”对睡眠的影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治未病科主任廖荣鑫介绍,广东地区睡眠障碍患者中,超四成存在湿热体质特征,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岭南地区特有的“湿热”,若不重视,短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长期则可能带来“失眠-慢性病”的恶性循环。

湿热缠身,为何容易夜不能寐?

据《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28%的人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64%的人睡眠质量欠佳,59%的人存在失眠症状。尤其是老师和学生群体,面临着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和情绪问题。

“睡眠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成为多种严重疾病的前兆。”廖荣鑫提醒,早识别、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夜间辗转难眠,白天头重如裹,是很多广东地区睡眠障碍患者的典型症状。”廖荣鑫介绍,岭南地区常年高温多湿,易致人体脾胃运化失调,湿热内蕴。湿热上扰心神,轻则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重则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加上现代都市生活中,很多人习惯熬夜,“湿热体质若叠加熬夜,耗伤阴液,则会形成虚火叠加湿热的复杂病机,单纯服用安眠药治标不治本。”廖荣鑫强调,日常生活方式不仅对短期睡眠状态有影响,也会长远影响体质。

四种失眠,辨证调理

“中医在治疗失眠,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以及食疗和穴位按摩、艾灸等日常保健。”廖荣鑫提醒要注意辨证论治。普通市民想要养生调理,也可以先辨别基本体质和失眠类型,最好在专家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调理。

市民如何简单区分常见的失眠类型?廖荣鑫介绍,常见失眠主要有四种:若失眠多梦、易醒、乏力、食欲差,多为心脾两虚型;失眠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多为阴虚火旺型;失眠多怒、胁胀胸闷、头痛目赤,多为肝郁化火型;失眠多梦、头重胸闷、口苦痰多,则多为痰热扰心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可以分别尝试不同的食疗方调理。

按摩神门穴、三阴交穴、安眠穴也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睡眠。此外,睡前泡脚也可助眠。用合欢皮30g、夜交藤20g、桂枝15g、生姜30g等加水煮沸后待40℃左右泡脚,可舒缓肝气,放松神经,促进血液循环。

食疗方

1. 心脾两虚型

• 黄芪龙眼红枣粥

材料:黄芪15g、龙眼肉10g、红枣10枚、粳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黄芪煎水取汁,与粳米、龙眼肉、红枣同煮至粥成,加冰糖调味。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 归脾汤代茶饮(需医生辨证后使用)

材料: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酸枣仁10g、甘草6g

做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2. 阴虚火旺型

• 百合莲子银耳羹

材料:鲜百合50g、莲子30g、银耳1朵、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泡发后撕小块,与百合、莲子加水炖煮至软烂,加冰糖调味。

功效:滋阴清热,宁心安神。

• 酸枣仁百合茶

材料:酸枣仁10g、百合10g、麦冬10g

做法:水煎代茶饮,睡前1小时饮用。

功效:清心除烦,敛汗安神。

3. 肝郁化火型

• 菊花决明子茶

材料:白菊花10g、炒决明子15g、薄荷5g

做法:沸水冲泡代茶,饭后饮用。

功效:疏肝泻火,平肝明目。

• 玫瑰花佛手汤

材料:玫瑰花10g、佛手片10g、陈皮5g、瘦肉100g

做法:瘦肉焯水后与食材同炖,加盐调味。

功效: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4. 痰热扰心型

• 茯苓薏米粥

材料:茯苓20g、薏苡仁30g、粳米100g、陈皮5g

做法:茯苓、薏米提前浸泡,与粳米、陈皮煮粥。

功效:健脾祛湿,清热化痰。

• 竹茹芦根茶

材料:竹茹10g、芦根15g、甘草6g

做法: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清热涤痰,宁心安神。

文|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彭逢美 朱钦文

海报|陈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