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座星系恒星神秘消失,科学家揭秘:中微子导致“失败超新星”?
更新于:2025-03-25 10:21:53

在浩瀚的宇宙中,恒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诞生到消逝,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宇宙的故事。近日,一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卡夫利天体物理学和空间研究所的研究,揭示了仙女座星系M31中一颗大质量恒星的神秘消失过程,挑战了我们对恒星生命周期的传统认知。

这颗编号为M31-2014-DS1的恒星,在2014年时曾是中红外波段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亮度稳定持续了约1000天。然而,从2016年起,它的光芒开始逐渐暗淡,直至2019年,亮度衰退的趋势愈发明显,这种变化无法用常规的变星特性来解释。到了2023年,天文学家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上彻底失去了M31-2014-DS1的踪迹。

研究人员通过对M31-2014-DS1的深入观测发现,这颗恒星在诞生时拥有相当于20个太阳的质量,而到了晚期核燃烧阶段,其质量已缩减至约6.7个太阳。尽管恒星周围存在一个新近被抛出的尘埃壳,这看似符合超新星爆发的特征,但天文学家并未发现任何可见光爆发的证据。这一发现让科学家们陷入了沉思:M31-2014-DS1究竟是如何悄然消失的?

经过仔细分析,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假设:M31-2014-DS1实际上是一颗失败的超新星,它在未经历爆发的情况下,悄然坍缩成了一个黑洞。这一过程的奥秘在于恒星内部的中微子冲击。在超新星爆发的核心区域,电子被迫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并释放出巨大的中微子能量。这些中微子有时能够重新获得速度,引发爆发;但有时却会“失速”,导致冲击波失能,恒星最终坍缩成黑洞。

在M31-2014-DS1的案例中,中微子冲击未能重新获得速度,导致恒星的大部分物质(相当于5个太阳的质量)向内塌落,超出了中子星的质量上限。最终,这颗恒星以其98%的总质量,坍缩成了一个质量约6.5个太阳的黑洞。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恒星生命周期中的未知领域,也为我们理解宇宙的奥秘提供了新的视角。

值得注意的是,M31-2014-DS1并非孤例。早在2009年,天文学家就在焰火星系NGC 6946中发现了一颗名为N6946-BH1的红超巨星,它也是一颗失败的超新星。这颗恒星的质量相当于25个太阳,曾在2009年一度增亮至太阳的100万倍,但到了2015年,它也在可见光谱上彻底消失,只留下微弱的红外辉光。

通过对27个邻近星系的监测,研究人员发现,大约有20%至30%的大质量恒星会在生命终结时变成失败的超新星。然而,迄今为止被确认的失败超新星仅有M31-2014-DS1和N6946-BH1两颗。这一发现不仅激发了天文学家对恒星生命周期更深入研究的兴趣,也为我们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提供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