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马峡谷探秘
更新于:2025-03-25 11:02:42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八渡笋是田林著名的传统土特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就被列为贡品之一。其肉质肥厚,味道鲜甜,清脆爽口,营养丰富,属纯天然绿色食品,长久以来凭借独特口味风靡国内外。

  2022年8月初,田林县六隆镇党委书记陆富双邀我为八渡笋上市写篇新闻报道。采写结束后,他热情地向我推荐一处未经雕琢的“处女地”——周马峡谷,还说下一步想建议县里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开发。盛情难却,我踏入这片神奇天地。初次邂逅,周马峡谷纯粹天然的风光便深深震撼了我。值得一提的是,那次以八渡笋搭上柳州螺蛳粉产业快车为切入点,我采写的报道《贡品出深山 好料配好味 六隆八渡笋与柳州螺蛳粉“结伴”闯天下》荣获中国城市党报2022年度新闻二等奖。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几年过去了。2025年3月20日,我以“老师”的身份再次造访六隆镇,给田林县各乡镇的宣传委员“加油鼓劲”。周马峡谷依旧是此次田林县2025年新闻宣传工作培训现场教学环节的关键一站。再次深度探秘,让我对周马峡谷有了全新认知,也更加坚信,它是遗世独立的山水瑰宝,只待世人揭开神秘面纱。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周马峡谷藏在六隆镇周马村附近,是珠江水系驮娘江的一段急险河段,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剥隘镇隔江相望。它还有个神秘别称——“钳牙峡”,在壮语里意为“陡峭的峡谷”。

  当天下午4时左右,我们一行来到周马村码头登船。伴随着柴油机的轰鸣声,船舶缓缓驶向峡谷深处。落日余晖洒在水面,波光粼粼,凉风轻柔拂面。船行约一公里,一条狭窄山谷豁然出现在眼前。碧绿的河水像一条柔软的毛毯,静静铺展在山谷间,又似沉睡的巨龙,散发着宁静气息。船驶进周马峡谷,仿佛驶入人间仙境,两岸垂吊的钟乳石、石壁上渗落的流水,共同造就了幽谷奇峡风光。两岸石壁如从天而降的巨型屏障,几乎与水面垂直而立,石壁上的草木肆意生长,犹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立体画卷。经过雨水长年冲刷,石壁上留下千奇百怪的图案,仿佛在悠悠诉说古老的故事。

  峡谷深处,山水如画。与第一次畅游相比,这次水位下降了七八米,原本被水淹没的石头裸露出来。船行期间,船老大乔国是一边熟练驾驶船只,一边热情地为我们讲解。他对峡谷的细节了如指掌,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每块石头、每处图案背后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中,冰冷沉默的石头和石壁仿佛有了生命。他回忆,过去峡谷水流湍急,河边巨石形态各异,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河水变得平缓,却依然藏着诸多惊喜。如今,峡谷水质清澈,成了鱼类优良的栖息繁衍之所。

  畅游峡谷时,我不禁畅想它的未来。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只要修好公路,并在生态、环保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稍加开发,必能成为旅游界的璀璨明珠。

  凭借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富宁县剥隘镇携手打造垂钓基地,让垂钓爱好者在两岸一边欣赏山水风光,一边享受悠然的垂钓时光。利用两岸陡峭的石壁,开发攀岩项目,让极限运动爱好者攀爬天然石壁,感受力量与勇气的碰撞。

  在峡谷开展玻璃栈道、皮划艇项目也是绝妙的主意。游客既可以选择在玻璃栈道上体验步步惊心的刺激,也可以划着皮划艇穿梭在碧绿的河面,近距离感受峡谷的雄伟神秘。

  结合田林北路壮剧、富宁土戏等文化特色,打造峡谷两岸民俗文化体验区也不可或缺。六隆镇周马村独特的“吼敢”节历史悠久,剥隘镇坡芽村的坡芽情歌也十分有名,它们原本都是青年男女打破包办婚姻、以歌觅良缘的节日,如今演变成亲朋好友相聚交流、以歌会友的欢乐盛会。在体验区展示田林、富宁等壮族传统服饰、手工艺品,让游客亲身感受民俗文化。邀请民间艺人表演壮剧,让游客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峡谷中的景点极具开发价值。两岸崖壁上的洞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略加修整,设置照明和游览路线,就可供游客探秘,领略自然的鬼斧神工。河中形态各异的石头,可打造观景平台,方便游客多角度欣赏它们奇特的造型,感受自然的奇妙。

  周马峡谷,宛如被岁月遗忘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拥有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田林县、富宁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合理的开发打造,这里将会成为集自然风光、户外运动、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各地游客,在旅游版图上绽放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