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有承天门担此重任,其他城楼或城门不能成为“报时忠心”吗?
这就得从承天门的地理位置说起了。
“正门曰承天,即隋大兴宫城正南门也。初曰广阳门,开皇二年造。九年平陈,献俘于广阳门,既又御广阳门宴将士。仁寿初,改曰昭阳门。唐武德初,改曰顺天门。神龙初,始曰承天门。”
—— 《读史方舆纪要》
在大明宫兴建以前,长安的政治中枢处于太极宫,而太极宫的正门便是承天门。自承天门向南而出,一直到朱雀门为止,所经过的街道便是“承天门街”,唐代长安城的大多官署都集中在这里。这条街的历史地位,相当于北京的长安街。
根据文献的记载,唐朝皇帝举行“外朝”大典时,地点便选在承天门,接待其他国家的使臣时亦要从承天门进出。每逢节令,皇帝们还会在承天门街安排长席和歌舞表演。那些除旧布新或大赦天下的命令,也大多是从承天门流出的。
承天门处,着实发生过不少大事件。例如唐太宗册封李治为太子,册封典礼便是在承天门召开的。睿宗继位时,亦是从承天门走入太极宫。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喜欢热闹的皇帝,开元、天宝年间李隆基曾数次召诸王于承天门宴饮。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唐玄宗住在兴庆宫,所以大多数家宴都是在兴庆宫举行的。不过若赶上普天同庆的大型饮宴,召开地点仍要选在承天门。
据说,李隆基每次在承天门召开宴会,都会在城楼上向下抛洒金钱,以为游戏,有诗为证:
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僚楼下拾金钱。
只可惜没有永远鼎盛的王朝,也没有不朽的建筑。唐乾宁二年,承天门事变爆发,这座宫门遭到破坏。当时手握重兵的藩镇军阀入主长安,争相挟持皇帝,想要上演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在这场变乱中,承天门被点燃,火光冲天。唐昭宗在亲信的保护下,逃出承天门,自启夏门离开长安。经此事变,承天门被付之一炬,仅剩残垣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