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更新于:2025-03-25 13:52:08

现在流行一句话,人生是一场修行。

修的是什么呢?说来说去,无论是佛家所说的慈悲,还是道家所说的逍遥,或是儒家说的慎独,根本上都是情绪及以及情绪所引发的结果。

情绪的存在,让我们每个人有了不同的魅力。

改变你的想法,让生活从此不同

疫情期间,我对“家庭教育”感兴趣了,考了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

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由课程引发,陆续听了不少心理学家的课程,包括台湾认知心理学家洪兰(著有《快思慢想》一书),倡导“慢养”教育理念的黑幼龙,以及积极心理学家彭凯平。

对彭凯平老师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永远是一副“弥勒佛”笑眯眯的模样,再配合他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理论,领悟澎湃的福流。

那时,便对彭凯平老师有一种莫名的好感。毕竟疫情期间嘛,人们的心情经常不由自主的低落。通过彭凯平和他介绍的认知心理学,去学习“感受生活幸福,拥抱人生意义的真谛”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烦心事、闹心事和伤心事,可是积极心理学为人们更好的处理这些事情提供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建议和科学方法。

正如彭凯平在《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中提到的那样:

我喜欢积极心理学,因为它是一门既有温暖又有力量,能够抚慰并点亮人生的科学学科。

人人都在寻找幸福,幸福由何而来?

如果说,幸福就掌握在你手里。你相信吗?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建了著名的ABC理论:

A指的是事情的起因,B是你因对这些起因的想法,C是这些想法造成的后果。

相同的A可能造成不同的C,关键就在于B。

打个比方,在工作中遭遇职场斗争,被同事陷害,你如果想:

“用这么小的代价就看清了一个人,真值!”

很快,你便会释怀。

但如果你想:

“我对他那么好,他怎么这样对我?”

因此联系到最近发生所有不愉快的事情,心情便为之低落。

坦白说,我并不推荐小白来读这本《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与市面上爆火的心理学科普书籍比起来,《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更像一本工具书。

比如,彭凯平从具体情境出发,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给出有效的应对思路。

书中列举了5种不被怒火牵着鼻子走的方法;

针对感到焦虑的人越来越多,书中也给出了两种缓解压力的工具;

本书涵盖了大部分国际上认定的基本情绪,每个情绪都有对应的调节或者改进的方法,让你读完之后能够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技巧。

作为一个积极心理学家,彭凯平结合大量的心理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进行讲述。书中也罗列了很多出自经典或权威论著的原理和案例。

当然,作为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导,彭凯平生怕满篇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让大家觉得枯燥读不下去,因此结合了一些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及文史故事,让整本书显得更加生动。

例如:

为什么杜甫在抑郁情绪中写出了千古名句?

为什么没钱的人更爱炫富?

福布斯排行榜上有多少“社恐”患者?

为什么示弱反而会受到人的尊敬?

为什么黄色能够缓解抑郁?

书中在文章接近末尾的地方还会列举思考题,本意是希望读到这本书的读者在了解情绪本质后紧接着思考。

在彭凯平看来,“思考”是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否则学得再多,到了学以致用的阶段还是像没有读过书一样”。

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

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项修养就是情绪稳定

一个不会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人,做事情容易处处碰壁,人际关系会变差。

与之相反,一个懂得管理好自己情绪,能够发挥情绪优势的人,浑身散发着更强的感染力,能够获得别人更多的信任和认同,吸引更多的资源。

情绪管理对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更是我们一生中绕不过开的重要修行。学会正确的认识情绪,处理情绪,也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

在心理学界有很多不同流派,虽然他们有各自的理论,但是在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上却有出奇的一致。各个流派都认为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都和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相关。

无论是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和朋友关系处理不当,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彭凯平的研究证明,幸福有三个重要的生理因素:

不能有负面情绪活动;

要分泌自己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等;

最后还要有大脑前额叶的智慧参与,要感受领悟,这才是幸福。

彭凯平和他的团队借鉴美国研究者创建的幸福词库,根据中国人的文化和心理特点,结合幸福科学的经典理论,构建了一套可以用来测量幸福程度的中文心理词库,分析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变化。

结论让人大吃一惊,幸福和经济实力并没有必然关系,城市幸福指数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呈线性发展的。根据大数据,中国幸福地图上上榜城市有杭州、滁州、玉溪、鹰潭、扬州、嘉兴、长沙

而经济发达的北京和上海,并没有进入幸福城市排行的前50名单!

由此大家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就是在社会发展初期,经济与幸福感呈线性相关,呈现出“一分钱一分幸福”。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幸福就变得和经济无关了。

当幸福与高收入、高学历、年轻貌美没有必然联系时,那对幸福影响最大的其实是美好的人际关系,是挚友亲朋的支持,是社会交往的技巧。

只要稍稍改变一些想法,生活便会大不同。

在与别人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愉悦、快乐、舒适、幸福,让我们对人生有了特别的体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

世上的万事万物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

这就是情绪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也是情感对于我们行为的限定。

看看这本《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学习如何将“情绪问题”转为“情绪优势”,让我们除了拥有物质财富之外,拥有更多的情绪资产。

而这份珍贵的资产,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人生的僵局,让我们变得更加智慧、有同理心,还将引导我们拥有更加富足的生命体验。

愿大家早日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更多的福流(flow,心流),提升生活中的积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