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树,这种在农村随处可见的植物,不仅频繁出现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水沟边,而且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已有数千年。然而,许多农民朋友对其价值并不了解。事实上,构树的每一个部分,从茎叶、果实到花序,甚至根部都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可以说是全身是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一下这种珍贵的植物,探究其不为人知的价值所在。
构树,又名禇桃树、禇树、谷桑或谷树,最早被《山海经》所记载,其中的迷毂正是今日我们所说的构树。此外,《诗经》中也曾多次提及构树,如《诗经·小雅·黄鸟》中的“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意指黄鸟不应聚集在构树上也不应啄食我的粮食,由此可见构树在古代已为人所熟知。
作为桑科、构属的一种高大乔木或灌木,构树在成长初期呈现为小灌木状态,长大后可高达10米左右。它与桑树同属一门,生命力极强。尽管在民间并不十分受欢迎,特别是那些生长在房前屋后的构树,由于其根系发达,对房屋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常被农民朋友连根拔起。
然而,构树叶并非一无是处。事实上,构树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值得农民朋友进一步了解。如果你的家乡也有构树,在非必要情况下,建议不要轻易砍伐。
食用价值:
构树的果实被称为假杨梅,因其外观酷似杨梅而得名。学名为楮实子,果实成熟后呈橙红色时即可食用,味道甜美。《本草纲目》亦有相关记载:“榖(构树)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尽管楮实子可食用,但由于内含较多绒毛,口感可能不佳,故不建议大量食用。当然,对于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人来说,不妨一试。
除了果实外,构树的花序同样可食用。构树雌雄同体,我们食用的是其雄花序,形似毛毛虫,可裹上面食食用。《本草纲目》记载:“榖(构树)开花成长穗,雄者如柳花状,不结实,歉年人采花食之。”这意味着在收成不佳的年份里,农民朋友会采摘构树的雄花序以解决温饱问题。
药用价值:
构树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拥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药用最早的部分是果实,即楮实。《名医别录》早在汉代就有其药用记载,并将其列为草木上品,显示其药用价值的不凡。随着中医的不断探索,构树的树皮、根、叶乃至流出的白色乳汁均可入药。其中楮实能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构树叶可清热凉血、利湿杀虫;树皮利尿消肿、祛风湿;白色乳汁则有利水消肿、解毒的效果。可以说,构树全身都是宝。
除了以上用途外,构树还具有经济价值。例如,它的叶子是优质的猪饲料,在我小时候经常采摘未长大的构树叶喂猪,因为其富含蛋白质,有利于猪的生长。同时,构树的树皮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是造纸的好材料。相传蔡伦在改进造纸术时使用的就是构树的茎皮。
至此,我们对构树的介绍就告一段落了。大家是否对构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你的家乡还有构树存在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