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8位网络作家代表齐聚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参加以“文学e路同行——欢迎网络作家回家”为主题的作家活动周欢迎仪式。他们走进文学馆共谋发展,游园赏花共话友情,赴一场春天里的文学约会。
“作家活动周”是中国作协聚焦“做人的工作”,进一步密切联系服务广大作家的一项暖心工程。目前,活动周形成了“作家朋友,欢迎回家”和“做人民的学生”两个序列。两年以来先后开展9期活动,邀请了基层作家、港澳作家、剧作家、科幻科普作家、新老会员等近400位作家回家相聚。
当天上午的欢迎仪式上,张宏森、邱华栋、李一鸣等中国作协负责人向各位网络作家代表一对一颁发入会纪念牌和参会纪念牌,并合影留念。网络作家管平潮随即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信息分享道:“参加中国作协作家回家活动,从中国作协主席张宏森先生手中接过入会纪念牌——才知道已入会3900天了。中作协太暖心太贴心了!正在鲁迅文学院听91岁高龄王蒙老前辈‘春天一堂课’。春天确实来了,玉兰花灿烂夺目!”
“我觉得就是要把中华文化的内生动力给挖掘出来,与时俱进地重新演绎。”“回家”后的管平潮很健谈。他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聊起最近的创作计划,透露目前有一部偏古代传奇的网络小说选题,已经完成策划方案,小说主体结构也已准备就绪。“我前期从唐宋元明清传奇里面得到了很多灵感。这些灵感主要支撑这个新作品的大故事,后续还有很多细节要填充。”管平潮称,他还得重新阅读《太平广记》,从里面汲取一些对妖魔鬼怪的玄幻写法,再结合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填充到这部小说里,希望精益求精,确保网络文学也要有品质。
网络作家天下归元也在“回家”队伍中。她本名卢菁,曾是江苏镇江一位警花,有20年从警经历。现在她是镇江市文联的一名专职作家,创作了《扶摇皇后》《凰权》等多部古风言情传奇小说,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现代独立女性之精神的古代传奇女子。
“今天领到入会纪念牌时,才发现我加入中国作协已经4299天了。这次回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我作家身份的一种认同,让我重新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卢菁说,自己最早的作品《扶摇皇后》参与了中国作协于2012年首次举办的网络文学研讨会,她也是被作协最早接纳的那批网络作家。“十多年后,我重新归来,回到文学初心开始的地方,觉得这一路不虚此行,有一种情怀在里面。”
卢菁还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最近有了转换创作赛道的想法,目前正在探索中。“我之前一直写古风传奇大女主,现在想跳出舒适区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想写写悬疑人物群像。特别是写一些小人物的个人奋斗史也挺有意思的。因为故事并不只发生在大男主或者大女主身上,小人物一样可以有高光。”
另据了解,此次作家活动周为期3天,包括“春天一堂课”、“走进文学史”、“文学馆畅谈:全媒体时代的文学表达”、“网络作家进校园”、“网络文学圆桌派”、“穿越时光的邂逅”和“文学一家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特写·
王蒙带来“春天一堂课”
昨日上午10时,91岁高龄的“人民艺术家”王蒙亮相北京鲁迅文学院,给前来参加作家活动周的网络作家代表们上了“春天一堂课”。他精神抖擞地即兴演讲了一个小时,又用半个小时来回答台下作家的数个问题。
演讲中,王蒙从“华容道”和“赠绨袍”历史典故,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小说,旁征博引,金句频出地阐述文学语言的魅力。“随便一样艺术形式都比文学好看,但是文学语言是通心的,是通到你的灵魂里的,对语言的爱就是对灵魂的爱。”他表示,类似《聊斋志异》这样不管作者笔下的妖魔鬼怪写得有多么神奇诡异,但最终都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
紧接着,王蒙以自己在新疆的16年生活经历为例讲述创作的半径。1963年,他在北京做出去新疆的决定只用了3分钟时间,他当时单纯是为了拓展和突破自己的生活状态。到了新疆,他学习当地语言,很快融入到当地民族文化和生产生活中。到现在,60多年时间过去了,他还能很流利地说一口维语。“如果我们把宇宙看成一个指环,那我们就是镶嵌在指环上的宝石。”王蒙用汉维双语互译着新疆的一些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王蒙表示,他的多部作品都被新疆这片热土给予了养分。他希望年轻作家不要当空头文学家,要走出舒适区,不断扩张新的生活经验,只有扎根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他还谈到,小说还可以是幽默的。“最高境界的幽默,是既包含令人啼笑皆非的部分,更要做到悲悯、豁达、开放与快乐。作家可以写很悲惨的事,但要有一定的高度,呈现文学所独有的超越性、悲悯、容受的力量。这是非常可贵的小说品质。”
在提问环节,现场有网络作家问到,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作家?王蒙表示,AI的创造力来自于大数据,它并不理解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转逻辑,“它没有感情,没有自我,没有文学作品里特有的那种抒情主人公。曹操、李白、杜甫,包括李煜、李清照,我们理解他们的诗作,是因为我们理解和共情他们的人生经历”。
在王蒙看来,AI能写出让人佩服的诗歌,这些诗歌多半正确但平庸,并不能让我们内心感动。“这里面没有个体的创造激情,没有独特的性格与文学风格。”王蒙坦言道,要始终坚持人的主体性,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能和本领,保持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活出“人”的滋味,写AI写不出的文学作品。
文/本报记者张恩杰统筹/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