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器人第一城,优势与挑战并存
更新于:2025-03-26 13:04:16

中国“机器人第一城”之争,深圳暂时领先但挑战重重】 城市产业大战,机器人领域竞争激烈。十年前比拼“互联网第一城”,五年前抢占“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如今争夺“机器人第一城”。市场预测,到 2050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 6 万亿,总量达 5900 万台。 围绕机器人产业,北上广深杭五大超级城市展开明争暗斗。杭州宇树机器人零帧起手转手绢,深圳众擎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平地起身前空翻”,上海智元机器人能读懂微表情还能给葡萄缝针,北京将于 4 月 13 日举办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广州小鹏机器人进厂打工精准度超老师傅。 不过,这些“炫技”行为不能完全代表真实产业。谁是“机器人第一城”,要看企业数量、产业总产值等硬指标。 规模方面,深圳企业数量最多,商业效益好。截至目前,深圳有近 6 万家经营范围含“机器人”的企业,全国最多;广州其次,约 5 万家;上海 4.1 万家,北京 3 万多家,杭州 2 万多家。2023 年深圳机器人产业产业链总产值达 1797 亿元,是唯一做到千亿产值的城市。以广深为核心的广东省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第一大省,2024 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 24.68 万台,全国占比 44%,连续五年居首。 品牌之战中,深圳在人形机器人产品发布企业数量上处于 C 位,至少 9 家企业发布产品,与北京并列第一,上海第三,杭州第四,广州第五。摩根士丹利的百强名单显示,深圳企业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表现出色,优必选等企业已进入商业交付阶段。 市值方面,深圳阵容豪华。二级市场上,深圳共有 34 家机器人上市公司。一级市场上,深圳和北京机器人受投资人青睐,2024 年深圳机器人领域投融资事件 53 起,全国最多。 尽管深圳目前是“机器人第一城”,但竞争激烈。北京等城市全力以赴,北京设立多项基金支持。深圳面临应用学科强但基础研究薄弱、土地面积小限制工厂布局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