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病床上维权三年 医院都并购了 他怎么办?
更新于:2025-03-26 13:21:25
三年前,他从西安一工地脚手架摔落,从此一觉不醒,成为“植物人”。三年来,他打赢了官司,但依然有部分赔偿没有要到。

工地脚手架摔落成“植物人”

他在医院已躺了三年

2025年3月25日,在西安城北医院,黄忠亮的侄女黄晓(化名)守在病床前,黄忠亮插着鼻饲管。历经多次开颅手术,黄忠亮成了“植物人”,但家人们始终相信,这位靠外出务工养活两个孩子的父亲肯定会再醒来。

2022年4月17日,45岁的黄忠亮从工地脚手架上重重摔落。2022年11月7日,经工伤认定,黄忠亮被西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伤残等级一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事发后黄忠亮家人曾和项目承包方重庆万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泰公司)协商未果。2023年至今,经过劳动仲裁,法院一审、二审,虽然胜诉了,但依然有部分赔偿迟迟没有拿到。

法院判决:万泰公司应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记者从判决书中看到,一审法院认为,万泰公司将案涉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鸿图公司,亦应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故万泰公司应向黄忠亮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

二审法院认为,万泰公司实际支付了医疗费41万。目前黄忠亮医疗费处于拖欠状态,黄忠亮亦处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疗费持续产生,黄忠亮诉请要求支付医疗费353694.76元,该项诉讼请求应予以支持。除了支付黄忠亮住院期间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停工留薪期(12个月)工资,此外,万泰公司还应自2023年6月起按照5888.97元/月的标准按月向黄忠亮支付伤残津贴;自2023年5月22日起按每月3839.5元标准支付其生活护理费至法定领取条件丧失之日止。二审判决的下达时间为2024年11月11日。

黄忠亮的妻子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万泰公司支付了医疗费35万元,但住院期间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共26余万元还没有赔偿,此外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和护理费则未按月支付。

伤者仍拖欠医院近9万元

家属不知将何去何从

黄忠亮家人介绍,从2022年4月住院至今,至今还欠下了医院近9万元。他们根据上述法院判决,每次向万泰公司索要剩余的赔偿时,对方总是“再等等”“正在走流程”。目前面临的情况是,黄忠亮可能已经无法再在城北医院住下去了。

3月25日中午,记者注意到,医院里除了门诊亮着灯外,几乎看不到患者和医护人员。

记者联系到医院一位王姓负责人,他说黄忠亮目前是“植物人”,身体状况平稳,他曾多次劝告家属将其带回家休养,但家属并不愿意,“他们确实欠了医院一年多的费用,我没催着他们要,啥时候拿到钱了再给我们就行,但是他们不愿意走。”这位负责人说,西安城北医院目前在并购阶段,才挂上“西安中兵西研医院”的门头。

对此,黄晓告诉记者,老家在柞水县山沟里,距离镇上的医院要走近2个小时,每天还需要专门的设备进行吸痰、供氧,一家人实在是不放心将他送回老家。如果转院或送到疗养机构,他们目前没有钱,不知何去何从。

企业:正走流程

觉得履行不了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3月25日,记者联系到重庆万泰公司一位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对方称“赔偿肯定是要等,金额不是小数目,公司正在走流程”,“我给他说过,觉得我们履行不了的话,也可以去申请强制执行。”对方说,赔偿本身不应该是他们单方面承担责任,用人单位本身就不是他们公司,劳动合同真实性存疑。而对于分包单位没有资质一事,对方表示企业自身确实也存在问题,正在积极处理中。

对于公司的回复,黄忠亮家人称“我们也想过申请强制执行,但公司的起诉信息多达上百条,能否执行,什么时候能执行下来都未知数,我们真的等不起。”

万泰公司被执行人信息多达147条

被执行总金额9384.64万

今年3月17日,华商报曾报道了《工作时跌落脚手架致残赢了官司拿不到钱咋办》一事,该报道中的当事人王先生所在的项目工地总包方同样为重庆万泰公司。同一家建设公司,不同的项目工地,伤者无一例外都要面对漫长的法律维权途径、最终等来的却是项目总包、分包单位间的疑云和扯皮。

经过“马拉松式”诉讼,黄忠亮案历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耗时近2年,期间需持续支付医疗费,公司有关人员甚至在可能明知公司“执行难”的背景下,仍以“可以申请执行”“正走流程”回应家属,无疑消耗着伤者及家属大量的情感与精力。

企查查APP查询结果显示,万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月8日,注册地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公司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行政处罚信息中,该公司就显示有50条的行政处罚记录,罚款总金额104.72万元,其中包括存在未按照规定提交劳动用工资料的违法行为、劳务公司拖欠务工人员工资行为、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相关资质上岗从事相应作业行为等。被执行人信息更是多达147条,被执行总金额9384.64万元。

3月25日,记者联系到重庆市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对于该公司违法分包、安全管理失职的情况,一位工作人员称“听说该公司资金链存在问题”,具体情况会和有关同事反馈。

>>律师

应将工伤保险作为工程招标和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

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长江认为,本案中,黄先生与万泰公司的劳动纠纷已经胜诉,法院判决违法分包的万泰公司应对黄先生的一级伤残承担工伤责任。目前,困扰黄先生及其家人的问题主要是万泰公司以“公司需要走流程”为由,迟迟不履行生效判决,致使黄先生一家无法偿还拖欠医院的治疗费,同时,经历了漫长的维权,迟迟无法落债为安,无法满足黄先生及其家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从法律程序上,黄先生还可以通过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是,是否能够执行成功,一方面需要考虑万泰公司是否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另一方面要考虑万泰公司是否还有其他债权人对其先提出了强制执行申请或财产保全申请。

朱长江建议,对劳动者,首先要强化证据意识,外出务工且不确定劳动关系相对方的情况下,保留微信聊天记录、工作群指令、考勤记录等作为辅助证据。其次,善用多元维权渠道,若发现提供劳动的过程中,没有单位愿意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优先选择工会和法律援助,如上海等地的工会提供“代位仲裁”机制,这样可以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和时间成本。最后,及时主张权利,避免发生工伤后难以确定劳动关系。

“对行政部门,一方面,可以推行‘工伤保险参保证明’强制制度,如借鉴江苏‘先参保、再开工’政策,将工伤保险作为工程招标和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覆盖建筑行业农民工,从源头整治不规范用工、违法分包等行为。”朱长江说,另一方面,可以强化企业合规监管与信用惩戒制度,对多次违法分包、拖欠工资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如汨罗法院将欠薪企业列入失信名单,并公示典型案例以警示市场。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于震/文 邓小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