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身体打颤,是缺钙了吗?
经常有妈妈反映这个问题,宝宝偶尔会出现肢体紧绷然后一直抖、打颤,这是不是宝宝缺钙的表现呢?
不要早定论。
宝宝打颤,也不排除是生理性的原因,毕竟宝宝都中枢神经不成熟,在成长过程中身体也会出现许多的信号,这一点也应该被我们所重视。
通常,宝宝在没有安全感、大小便的时候、兴奋的时候出现打颤,都是生理性的一种表现,妈妈们不需要过于担心,随着中枢神经成熟之后也会逐渐的消失。
但是,如果这几个情况也要特别的注意,如果宝宝打颤很频繁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是病理性的原因,妈妈们不要疏忽了。
01
佝偻
小儿佝偻病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这也是宝宝缺钙的一种现象,当宝宝缺钙之后也会出现抽搐、打颤的情况。
当然,佝偻的情况下,打颤的情况也会比较频繁,也会出现情绪化、发育迟缓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够确定。
妈妈们不要盲目的补钙,如果盲目的补钙也很容易造成贮存钙太高,对宝宝的成长发育会造成负担。
宝宝出生15天的时候可以补充维生素D,这样可以促进宝宝对钙的吸收,这一点妈妈们不要疏忽。
02
肌张力高
有些宝宝先天肌张力高,这类宝宝也会出现打颤的情况。
尤其是宝宝用力的时候,身体就会不停的发抖,宝宝力量无法很好的掌控,这一现象也是很常见的。
进入二月龄开始,宝宝大运动发育也越来越快了,此时宝宝肌张力高的情况下,也是有这一方面影响的,妈妈们别疏忽。
如果宝宝趴着的时候身体就一直在抖动,妈妈们也应该要注意宝宝肌张力高,多给宝宝按摩关节、肌肉,让宝宝放松缓解肌张力高。
03
高热
宝宝发烧的时候打颤,这个现象也要特别的注意,很容易造成惊厥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的降下温度,也很容易伤及宝宝都大脑,这一点要注意。
宝宝高热的情况也是值得被我们所重视的,若不然也很容易因为自己的粗略行为影响宝宝,妈妈们需要了解。
高热、发烧过度的情况下,也会引起宝宝抽搐、打颤,这个时候也要及时降体温及时的就医。
婴儿身体打颤,通常都是生理性的情况,会随着月龄的增长慢慢的消失。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给宝宝做做抚触按摩,促进宝宝的身体血液循环,缓解宝宝的肌肉不适,这一点很关键,妈妈们别疏忽。
除此之外,宝宝出生15天开始,也要注意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提高宝宝对钙的吸收,防止宝宝体内缺钙,这一点很关键别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