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为钥,让人形机器人更好地造福人民
更新于:2025-03-27 13:01:47

本文转自:宣讲家网

王小梅

据3月24日新华社报道,近年来,湖北省加大对科技创新主体引培,依托省内强大的科研力量和产业基础,组织省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科研攻关,以“用”为导向,全力拓展应用场景,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从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到酒店送餐的“服务员”,从与人“沟通”到帮人“做事”,机器人日渐进入人们生活……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领域,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受到市场关注。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量子通信、半导体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仅湖北省,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就已集聚一批重点企业,部分成果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正如专家分析所说,湖北以“用”为导向的创新发展路径,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开辟了新范式。

事实上,市场相关数据也印证着场景应用驱动的力量。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650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占比提升至15%。魔法原子公司的“小麦”机器人进驻南京商场后,门店运营成本下降40%,顾客停留时长增加25%。这些数字背后,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惊险一跃”。也如芜湖机器人集团董事长许礼进所说:“应用场景的复杂度,才是检验创新的终极考场。”

另外,打造一个人形机器人并非易事。如何让机器人不仅“长得像人”,还能像人一样看得见、听得懂、走得稳、摸得准,实现与物理世界的感知交互?从伺服电机到减速器、从材料到软件、从芯片到算法……可以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科技实力较量的竞技场。对此,通过高校教授、工程师与一线员工围坐讨论,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已催生各行各业机器人迭代速度大幅提升,也激励研发方向始终要与市场脉搏同频共振。

同时,政策层面的创新更显深意。如深圳率先成立“人形机器人应用特区”,允许企业在特定区域突破现行管理框架试验新产品。南京推出的“场景保险”制度,为企业应用创新兜底30%风险。这些制度供给与武汉光谷的“揭榜挂帅”机制形成合力,正构建起涵盖技术攻关、场景验证、商业转化的创新生态。正如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宋向清所说:“当政策甘当创新的‘垫脚石’而非‘天花板’,产业爆发便水到渠成。”

抓创新就抓发展,谋创新就谋发展。在科技这趟风驰电掣的高速列车上,人形机器人无疑是承载着人们对未来智能生活无限期待的“潜力股”。尽管前路荆棘丛生、挑战重重,但凭借技术创新的利刃,借助多元技术融合的东风,人形机器人有望从“走红”迈向“长红”,如同一股强劲的变革浪潮,在各个领域掀起新的变革,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与惊喜。期待我们继续以“用”为钥,打开人形机器人这一万亿市场新赛道,因为唯有经得起现实淬炼的技术,才能真正点亮未来,服务好人民。(宣讲家网 王小梅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一滴水的神奇之旅
一滴水的神奇之旅
2025-03-24 11:47:51
关于母亲的一个片段
关于母亲的一个片段
2025-03-24 11:48:07
健康睡眠从娃娃抓起
健康睡眠从娃娃抓起
2025-03-24 11:48:09
为热爱买单正流行
为热爱买单正流行
2025-03-24 11: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