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现代社会衣服早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最普遍的部分,但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却在世界各大陆裸奔,用肉体直接对抗自然环境。
但17万年前,各地的人类不约而同的开始穿上了衣服,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从衣服入手步入文明的下一个阶段?我国古代的女子服饰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人类演化可一向是慢吞吞的,为什么全球的人类祖先突然在穿衣这件事上开窍了呢?说清这事儿得从现在已经很难见到的虱子开始讲起。
虱子让很多人避如蛇蝎,听起来就让人浑身痒痒,可科学家眼里的虱子却能帮我们探究出许多历史的秘密,人类身上的虱子分头虱和衣虱两种。
住在头发里的叫头虱,衣虱则只住衣服里,这两者是泾渭分明绝不越界的,但通过研究衣虱的DNA科学家发现,这两种虱子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一种生物,只不过17万年前彻底分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进化道路。
而这种发现具备全球的普遍适应性,几乎各地的考古都得出了这个结论,时间也是大差不差,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是从17万年前开始穿衣服的。
是什么让全球各地的人类祖先在17万年前开始穿衣呢?虱子虽然可以告诉我们人类穿衣的具体时间表,但无法告诉我们具体的原因,经过测算发现,气候变化才是幕后推手。
17万年前的地球正经历更新世大冰期,气温开始嗖嗖下降,大冰川从南北两极向赤道蔓延,许多地方的气温开始下降,这种气候让光溜溜的祖先有点扛不住了,皮肤再黑只能防晒,脂肪再厚也敌不过天寒地冻。
那些前往欧洲和亚洲的人类祖先在寒冷的面前吃尽了苦头,于是他们开始琢磨保暖的方法,动物皮毛和树叶就是天然的衣服材料,有了能够蔽体的衣物,寒冷对于死亡的威胁就大大减少了,生存几率也随之提高。
所以衣服的出现根本就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我们的老祖宗突然有了廉耻感开始讲究时尚,只不过是人类这个种群在寒冷气候的压迫下进行的一次技术升级而已。
不过那时没有针线,我国古人是怎么做衣服的呢?17万年前的人类还处于石器时代,连骨针还得再等几万年后才会发明,所以那时的衣服制作相当简单粗暴。
将皮毛被剥下后直接用石器刮掉肉渣和脂肪,稍作处理之后就可以将大块皮毛披在身上,有条件的还可以用植物纤维捆扎固定,那时的衣服没有什么美观一说,实用性是第一位的。
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衣服的出现太重要了,人类有了更先进的保暖手段之后,祖先们才可以适应新气候,才有资格在迁徙的过程中开辟道路,人类才可以真正的遍布全球,所以穿衣服是人类演化历史中的一大进步。
17万年前太久,很多历史只能靠猜,那我国有记载以来的女子穿搭是如何演进的呢?其实服装的发展史就是变迁的文化史,从衣服能看出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远古时期的中国人同世界各地的古人一样,靠着简单的树叶和兽皮蔽体,直到先秦之后,女子的服饰才开始逐渐讲究起来,不过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大多数的衣服还是十分朴素的。
用料大多是丝和麻,款式也相对单一,对于衣和裳的区分没有后世那样明确,很像是用丝和麻连在一起的袍子。
从那时开始,服装的材质渐渐成为了划分阶级的准则,一直向后世沿用了数千年,贵族女子可以穿丝绸,衣服上也会有简单绣花,贫苦人家的女子只能麻衣遮体。
到了秦汉时期的服装还没什么太大变化,依然是以深衣为主,所谓深衣就是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的服装,不过秦汉女子的服装比先秦要复杂一些,出现了曲裾深衣。
这种衣服全身紧窄,长长的衣摆像喇叭口一样让走路看起来飘飘然,美观不说还能很好地包裹身体,避免暴露。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升级版的直裾深衣自东汉之后开始流行,直裾不用层层叠叠地包裹,从衣服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唐代女子服饰的风格直接来了个大转弯,奔放又开放的让人眼前一亮,这个时期的服装特别强调露胸,衫子的领口开得很大,石榴裙成了最热门的时尚单品,这种裙子的颜色艳丽如石榴花,是年轻女子们的最爱。
唐代女性喜欢浓艳的色彩,红色也是从那时开始成了中华民族的国民色,传说长安城的仕女们游春时都穿红裙,一起用红裙搭成临时的宴帷,场面十分壮观。
当然裙子只不过是唐代女子的外衣,那时候都女孩日常装束还有短衣、长裙和半臂短袖上衣,如此穿搭下来整体造型更丰满有层次,毕竟唐代算是胡人统治的王朝,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大。
西域胡服的传入让女子穿胡服化胡妆成了潮流,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自信开始初步显现。
宋代女子服饰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如果说唐代是大胆开放的,那宋代就是内敛精致的。
宋代服饰以褙子为代表,这种衣服瘦身窄袖对襟设计,领子有生色领,整体看起来很简洁。这种衣服设计虽然简单,做工却极其考究,很多褙子上都有精美的刺绣和装饰。
宋代女子终于从追求鲜艳色彩的潮流中解脱出来,开始注重素雅之美,衣服颜色淡雅材料轻盈。我们可以从李清照的词窥到当时的场景: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细腻、精致和轻便才是宋代女子衣着的写照!
宋代贵族女子的服饰逐渐变得更讲究层次感,会在外衣内加上衬里达到保暖又好看的效果,那时的女子服饰是修长又有线条的,整体风格素净。
到了明朝之后,女子的服饰又有了新的潮流,明朝是从蒙古人手中将主权抢回来的朝代,朱元璋有这个放牛娃出身,对于传统历法的执着到了几乎偏执的程度。
皇帝是如此思想,全国上下自然会延续它的意志,从明代初年开始,整个王朝就恢复了汉族传统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女子服饰开始重回宋代的精致风格。
但是审美这件事还是会变的,虽然大体上明朝和宋朝的服装差不多,但明朝的服装还是有很多新鲜的元素,原本在宫廷中流行的无领对襟马甲逐渐传入民间。
成了那个年代年轻女孩的时尚单品,披风也开始在明朝流行,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大氅大多都是明朝的打扮。
说完了古代女子的服装变迁,为什么衣食住行中的衣被放在了第一位呢?从古代的角度来看,衣服可不光是时尚潮流和个人爱好,我国是礼仪之邦,衣服从由记载开始就已经成为了礼仪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所以穿衣服这件事对于中国古代来讲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御寒保暖这么简单。
自从周朝以后,我国就有了一套十分严谨的礼仪系统,不管是吃饭穿衣还是祭祀拜祖,几乎全部的日常活动都有礼法可循。
历史上的各朝各代都有十分严苛的衣服等级制度,什么级别的人穿什么颜色,什么阶层的人穿什么材质都是有讲究的。
官服上的刺绣补丁也非常明确的标明了等级观念,稍有不慎就是僭越,轻则挨上一通斥责,重则发边流放,如果被扣上谋反的大帽子,灭九族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至于普通百姓平时只能穿粗布衣服,颜色最多是灰黑和淡蓝,在古代社会单从衣服就能看出很多东西,人不可貌相这句话就是这么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
这么看来每一个朝代的服饰变革虽然反映出的是当时的社会审美和时尚潮流,但我们也可以从衣服这件稀松平常的物件看出来当时的社会礼法。
在穿衣打扮这件事情上我们的祖先远比我们要重视的多,所以衣食住行中衣才是首位,在主人看来身上穿的是行走在外表露出来的门面,绝不能有半点含糊。
人类祖先穿上衣服到现在为止已经17万年了,世界各地也都因此连续出了不同的穿衣风格,但是服装的发展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
当我们的祖先迫于气候威胁穿上兽皮的那一刻起,历史的车轮就已经开始滚滚向前转动了,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服装都渐渐的被赋予了身份和地位的内涵。
透过服装的演变,我们不光可以看到人类对美的追求,还可以看到整个社会背后制度的发展不文明演进的力量,衣服才可能是真正的人类文化和历史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