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为解决续航焦虑带来了希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出行方式充满了遐想。至于油车信仰是否还能坚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先来说说这全固态电池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当下,市面上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大多采用液态锂电池,这种电池存在诸多短板。比如能量密度,很难突破每千克300瓦时,这就严重限制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同时,液态锂电池的电解液属于可燃物质,一旦发生短路或者受到穿刺,便极易引发起火事故,安全隐患较大。
而全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了传统的液态电解液,这一革新带来了质的飞跃。其能量密度大幅提升,能够达到每千克400瓦时以上,是当前主流液态电池的1.3倍左右。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全固态电池能够存储更多能量,续航里程自然而然大大增加。就像长安汽车展示的“长安金钟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满电状态下续航里程超过1500公里,这在以往简直不敢想象。
再看安全性,由于固态电解质不易燃、不易爆,从根源上消除了安全隐患,让人们再也不必担忧电池起火的问题。并且,全固态电池的循环寿命更长,工作温度范围也更宽,无论是在低温还是高温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实用性显著提高。
各大车企对全固态电池也是信心满满,纷纷公布了量产时间表。比亚迪计划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长安汽车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固态电池逐步量产;上汽集团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2027年实现装车量产交付。国外的丰田、日产、本田等,也都将全固态电池的装车时间定在了2027 - 2030年。
然而,全固态电池想要真正实现普及,还需跨越几道难关。在技术层面,“固 - 固界面”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大难题。固态电池的电极与电解质之间是刚性接触,不像液态电解质那样能充分浸润,这就导致界面阻抗增加,锂离子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传输路径变长,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降低。并且,目前硫化物电解质成本是液态电池的十倍,成本降不下来,全固态电池就很难大规模推广。即便2027年实现了小规模量产,大概率也只会应用在少数高端车型上。
从解决续航焦虑的角度来看,全固态电池确实是一把极具潜力的“金钥匙”,其优势显而易见。但在技术和成本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之前,想要完全终结续航焦虑,还不太现实。不过,科技总是在持续进步,相信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日益成熟,这些问题迟早会被攻克。也许到2027年,全固态电池真的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让续航焦虑成为历史,让我们的出行更加轻松、便捷。
至于油车信仰,在全固态电池的冲击下,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旦全固态电池实现大规模普及,新能源汽车在续航、安全、使用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加突出,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势必会受到挤压。但燃油车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其加油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依然存在,在一些对续航和加油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如长途货运、偏远地区出行等,燃油车仍将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