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草莓要注意!正确清洗和卫生习惯保健康!
更新于:2025-03-28 09:44:41

近期,部分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种说法,称“草莓瘟”会让孩子吃了草莓后发烧、咳嗽,甚至上吐下泻。还有传言说草莓携带诺如病毒、农药残留量大,大棚种植的草莓是反季水果,建议大家别吃。不过,经过权威机构和专家核查,这些说法都是谣言,相关平台也已对不实信息进行了辟谣。

草莓谣言大揭秘:到底真相几何

近期社交平台上关于草莓的谣言闹得沸沸扬扬。有人称“草莓瘟”会让孩子吃草莓后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还说草莓携带诺如病毒、农药残留量大,大棚草莓是反季水果不能吃。但权威机构和专家核查后发现,这些说法违背农业常识,属于谣言。

实际上,草莓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较少,且本身并不容易携带诺如病毒。所谓的“草莓瘟”根本不存在,草莓是应季水果,种植符合农业常识。

诺如病毒与草莓的“那些事儿”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主要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虽然草莓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但主要原因在于食用者的个人卫生习惯。

比如曾有一家人吃了未经清洗的草莓后,全家都感染了诺如病毒,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如果在吃草莓前接触过污染物而未清洁双手,就容易“病从口入”。

草莓在采摘、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所以食用前一定要清洗,这样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草莓农药残留,真有那么恐怖吗

尽管传言说草莓农药残留量大,但实际上草莓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相对较少。权威数据显示,草莓的农药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

不过,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还是有潜在影响的。但大家不用过于担心,通过正确清洗可以有效减少风险。科学的清洗方法是先用流动水冲洗草莓1 - 2分钟,然后用清水浸泡5 - 10分钟,最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草莓时,要选择新鲜、无损坏的草莓,这样能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

个人卫生与食品安全,缺一不可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诺如病毒感染至关重要。有这样一个对比案例,一位小朋友平时很注意个人卫生,吃东西前都会认真洗手,即使吃了草莓也没有感染诺如病毒;而另一位小朋友不注意洗手,吃了同样的草莓后就生病了。

洗手的正确方法是用流动水和肥皂,搓洗双手至少20秒,包括手心、手背、指缝等部位。在诺如病毒高发的秋冬季节,更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清洗的草莓。

除此之外,食物储存也很重要,要将食物放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避免变质。烹饪食物时要煮熟煮透,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此次草莓携带诺如病毒的谣言虽已被辟谣,但提醒我们要关注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用正确方法清洗草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健康。

责任声明:本文仅为健康新闻/健康科普,内容不构成用药或医疗指南,建议出现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