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经历了国际大赛的起起伏伏,如今世界级冠军身份加持的王曼昱最想做的事情是“我要找回小时候对乒乓球的那种纯粹的热爱”。
王曼昱觉得自己天性是e人,从小就喜欢打球,喜欢赢球。5岁,在随妈妈和大姨去菜市场买菜的路上,王曼昱第一次接触到了乒乓球。教练韩连贵在菜市场附近摆了个小摊为乒乓球学校招生,他说,从来没见过如此有天赋的小孩:一上手就能连续颠球几十个,挥拍动作也不走形,第3天就开始多球练习,学了20多天就开始打败大孩子了。半年后,王曼昱第一次参加齐齐哈尔市少儿乒乓球赛,就拿了第七名。
王曼昱非常享受打球带来的快乐。“我从小打球就不需要家长督促,生病发烧也从不间断。当你投入得越多,钻研得越多,赢球的机会也就越多时,越赢球我越想钻研,越钻研我越能赢,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当一个女孩非常想赢,她便充满了勃勃生机。王曼昱一路晋级,高歌猛进:从小区活动室里的少儿学校到齐齐哈尔市体校,从入选黑龙江省乒乓球集训队到成功入选国家青年队,最后在2016年升入国家一队。
进入黑龙江省乒乓球队后,爸爸妈妈放下一切,陪伴她来到陌生的城市,在街边摆摊维持生计。“他们为我投入的时候,也并不确定我最后能不能打出来。但是我很感谢他们,没有因为不确定的结果而犹豫。”毫无疑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曼昱的价值观,一个人是为了什么而出发,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能看到希望。
王曼昱觉得,胜利和成功很难彻底改变一个人,只有失败和挫折才会。从东京奥运会时的替补队员,到巴黎奥运会上支撑中国乒乓球队团体赛重任的中坚力量,起起伏伏中,王曼昱体会到竞技体育的荣光和残酷。在低谷期,只要不选择彻底退出,一切就还得继续。继续每天的练习,继续面对同样的对手。这一切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失利和失落而改变。时间在不同的比赛和大赛周期里以固定的节奏流转,而你要做的,是一拍一拍打下去。
好在冠军身份之外,她开始开拓自己的生活边界。她有了更多的兴趣,去阅读,考驾照,做手账,抽盲盒,学做饭,也开始试着放松自己,去享受一段无忧无虑的假期。生活在训练和比赛之外变得更加立体,也有了更多的层次。这让她学会了用另一种角度看待乒乓球:比起输赢,也许纯粹的热爱能支撑人走得更远、更稳,也更轻盈。
(摘自《青年文摘·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