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顾名思义,是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液的新型电池。相比传统电池,它优势显著。在能量密度上,全固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可达400-700Wh/kg ,远超目前液态电池250-300Wh/kg的水平。能量密度的提升意味着同等电量下,电池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车辆续航里程却能大幅增加。不少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概念车宣称续航轻松突破1000公里,甚至达到1500公里,这无疑给饱受续航困扰的消费者带来了希望。
续航焦虑始终是困扰消费者的一大难题。不过,近来一则消息让人们看到了曙光——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上车,这一技术突破能否真正终结续航焦虑,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传统液态电池的电解液易燃易爆,一旦发生碰撞、过热等极端情况,容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而全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不可燃,从根本上杜绝了漏液和起火风险,即使在严苛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为驾乘者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从充电速度来看,全固态电池也极具潜力。其支持超快充,理论上10分钟内就能充至80%电量,充电效率比液态电池快4-6倍。如果未来能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 ,那么充电时长将不再是阻碍电动汽车普及的瓶颈,长途出行也将变得更加轻松便捷。
尽管全固态电池前景诱人,但距离彻底终结续航焦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层面,“固 - 固界面”问题至今尚未完全攻克。固态电池的电极与电解质之间是刚性接触,难以像液态电解质那样充分浸润,这会导致较高的接触阻抗,影响充放电效率。同时,锂枝晶生长可能引发短路,威胁电池安全。
成本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目前全固态电池的成本是液态电池的4倍以上 ,关键材料硫化物价格昂贵,即便规模化生产后成本有所下降,短期内也很难与液态电池同价。这意味着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车型初期售价会偏高,超出许多消费者的预算,限制了其市场普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