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雄安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8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怀揣梦想,与城市一起成长,这里面,也包括已成为新雄安人的杜海军。
“新雄安人”杜海军:与城一起长
每天上午,雄安宣武医院代谢外科的门诊都异常繁忙,医生杜海军的专家门诊更是不断有病人加号。这个院区正式运营一年来,到这儿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2010年,杜海军和爱人来到北京大兴一家医院工作。2022年,因为要解决女儿上中学的问题,他还一度回到老家山西工作了半年。2023年得知雄安宣武医院招聘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投递了简历,并顺利成为了雄安宣武医院的首批医生。
在到雄安宣武医院坐诊前,杜海军还在北京宣武医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岗前培训,由北京的专家一对一带领着进行诊治和手术的实践。杜海军说这段培训对自己有很大的提升。
选择雄安,对杜海军来说,不仅是事业的转型,更是家庭生活的变化。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也将女儿带到了雄安新区,在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就读了一学期后,孩子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还喜欢上了这里。
张泽群:在0到1的地方做0到1的事
在雄安,一批批创新团队也不断落地研发,张泽群是在雄安做人工智能行业。他说,他选雄安,正是在从0到1的地方,做从0到1的事。
雄安新区安影科技联合创始人 张泽群:这是我们的微波成像单元,它通过发射电磁信号,对我们颅脑的组织进行一个穿透和检测。这位正在介绍产品的年轻人叫张泽群,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读人工智能学科博士。一年前,他和几名来自清华大学的小伙伴组成团队,参加了2024年“雄才杯”的创业大赛。他们通过微波成像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创新,实现快速扫描脑部成像,拿到了比赛的一等奖。于是一帮天南海北的同学汇聚雄安,开始了创业之路。
张泽群说,他们落地到雄安新区,获得了场地租金减免、人才公寓租金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团队的创业和生活成本降到了最低,大家心无旁骛地一起探索人工智能的新应用。
这个比篮球稍大的便携式检测仪器,是微波电磁学、医学和人工智能等多个交叉学科的集合。研发团队每一个人都要分担一个领域,独当一面又相互协同。虽然日常工作中难免讨论激烈甚至有摩擦,但他们似乎并没有被创新过程中的枯燥和困难所困扰,每个人都充满了活力。
落地雄安后,经过努力研发,这个团队获得了三项发明专利和数十篇软件著作登记,并且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生物医学与健康信息学期刊”上发表了题为《探索扩散模型在皮肤镜图像中的自条件共样本策略》的文章。研发的产品样机初步在国内一流的三甲医院进行了科研性对比测试,经过安全检测及技术完善后,他们的产品就可以进行临床试验了,这将是我国首个微波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交叉创新应用。接下来,他们会继续将这项技术升级迭代。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