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南理工大学公布的一份“全校本科生学业预警名单”引发关注。737名学生受到学业预警,其中部分学生面临降级试读。
深圳技术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也公布了同样的学业预警。那么,学业预警是什么?为何推行这样的机制?学生受到预警又意味着什么?什么是学业预警?根据华南理工大学的相关规定,学生不及格学分累计超过15分触发预警,超25分则降级试读,再次不达标者将被劝退。深圳技术大学则是对当学期取得的课程学分合计未达到该学期所选课程总学分二分之一的学生给予学业预警。对于学业出现问题、可能无法毕业的学生进行预警,并不是最近才有的现象。其实在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就提出,高校应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那么,为什么会建立这一机制呢?
动态监测 精准帮扶 助完成学业
在广东医科大学,对本科学生的学业预警制度已经实行三年多,包括考勤预警与成绩预警。三年多来,近100名学生收到了学业预警。其中,70%的学生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帮扶举措顺利完成了学业。
动态监测、早期干预,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协作,共同护航学业困难的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学业预警也像是一条底线,提醒自己保持好学习的状态。
广东医科大学教务部主任 周艳芳:我们在学业预警的过程中,陆陆续续也会收到很多关于教学、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北京科技大学,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学业研判,把帮扶对象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出现挂科的学生,开展由专业课老师指导的朋辈习题课、一对一辅导等帮扶活动,辅导科目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