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馆的中国国家版本馆,被誉为是中国的“国家书房”和中华文化的“种子基因库”。2日上午,近百位驻华外交官参观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在此体验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和中外文明互鉴成果。
距离北京中心城区约40公里的中国国家版本馆总馆位于燕山脚下,整体建筑群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典藏的资料包括中华古籍、甲骨简牍、革命文献、档案文书、影音影像、现代出版物等,收藏总计2500余万册(件)。近百位驻华外交官徜徉在中国“国家书房”的文山书海当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厚重和传承。
展厅里许多珍贵馆藏吸引着外交官的目光,一幅明朝时期的世界地图首次将亚洲东部居于地图的中央,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同样是明代的蓝格抄本《使琉球录》则是记录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版图的早期版本著述。
文翰厅里的永乐大典是由海外华人花费数千万巨资从欧洲购回并捐赠给国家,这部曾经超过两万卷的国家级百科全书在19世纪遭遇了西方列强的数度劫掠。而今,部分幸存版本终于在国家版本馆里得以永久保存。
盛世修文,据国家版本馆负责人介绍,中央总馆目前正努力实现中华文明种子基因的数字化宝藏和传承,馆藏文献资源达36亿页。版本馆自2022年7月底开馆以来,累计接待的团体参观者超过160万人次。
(总台央视记者 孔琳琳 刘苏 申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