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庄国栋,我都会想起这句话:爱情里最残忍的不是伤害,而是互相看不懂。
庄国栋和黄亦玫最后没有在一起,是我最意难平的。
他俩其实是最般配的,却又是最看不懂对方的。
“错过"这两个字,成了他俩恋爱的主旋律。
庄国栋接到法国总部调职通知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兴奋地与心爱的人分享,而是一个人思考如何权衡爱情与事业。
这段独自纠结的时光,在黄亦玫眼中却变成了"不够重视她"的铁证。
当她闯入他的公寓,看到行李箱和签证申请材料时,那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已经无法用言语弥补。
为什么庄国栋没有第一时间告诉黄亦玫?因为,他害怕面对冲突。
从小生活在父母争吵不断的家庭里,他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应对机制:逃避。
面对问题,他选择先自我消化,再寻找"最优解",却忘了感情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及时的沟通和真诚的分享。
而黄亦玫,聪明、能干、敏感脆弱,又特别骄傲。她期待被爱的方式是热烈而明确的,是能随时感受到的存在。
当庄国栋的工作让他们陷入异地恋,她需要的不是理性的分析和承诺,而是感性的安抚和陪伴。
她说:"你的工作那么重要?我的工作就不重要了吗?"表面上是在质问工作的价值,实际上是在追问:在你的人生天平上,我到底有多重?
两人最终的分歧点在于庄国栋申请了法国永居。
对庄国栋而言,这是给两人未来多一种选择;对黄亦玫来说,这是他单方面做决定,不尊重她的人生规划。
同一件事,截然不同的解读,这就是爱情里最难跨越的鸿沟。
有人说庄国栋太爱自己,不够爱黄亦玫。但真相或许是:他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平等的人。
他的感情经历里,都是那些崇拜他、附和他的女孩,他习惯了被爱而不是去爱。
当遇到黄亦玫这样独立且有主见的女性,他的爱情表达方式就显得笨拙而无力。
当时黄亦玫的爱,同样也是不成熟的。
她期待庄国栋能将她放在首位,却忘了一段健康的感情,应该是相互成就而非相互限制。
她难以接受庄国栋追求事业的决心,因为在她心里,爱就应该是不顾一切的。
我想起心理学家的一句话:"我们往往用自己想被爱的方式去爱别人,却忘了对方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爱的语言。"
庄国栋用实际行动和未来规划表达爱,黄亦玫却需要言语肯定和情感表达。两种爱的方式,一场错过。
黄亦玫提出分手时,她其实也是在"爱自己多于爱对方"。她选择了保护自己免受可能的伤害,却指责庄国栋做了同样的选择。
当然,爱情里没有谁对谁错,只有契合与不契合。
回看这段感情,庄国栋确实不是情场浪子,反而是个不懂爱的"爱无能者"。
他有能力征服世界,却征服不了一颗心;他能规划远大前程,却规划不好一段感情。
而黄亦玫虽然骄傲明媚,却也固执己见,无法理解与自己不同的爱的表达。
如果当时他们能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自我;多一点沟通,少一点假设;或许故事会有不同的结局。但人生没有如果,有的只是经历后的成长。
爱情最残忍的地方,或许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用尽全力却依然无法理解对方的心。
当然,多年以后,黄亦玫读懂了庄国栋,庄国栋通过一幅画,也理解了黄亦玫,但此时的黄亦玫已经蜕变了。
遗憾也就永远成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