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言 Pro
小米 SU7 事故最新进展是:三位遇难女生家属已经与小米工作人员见面,其中一家属微博删除相关内容、男友清空抖音。安徽省公安厅交管总队已指导属地公安机关开展事故调查,事故正调查处理中。
安徽高速电子显示屏也增加了提醒,“高速路况复杂,勿用智能辅助驾驶”。
雷军微博在 4 月 1 日发声回应事故后,便没有再更新,至今已停更 4 天;雷军的抖音最后更新是在 3 月 30 日,至今已 6 天。
从在线状态看,雷军 4 月 3 日,也就是前天还在线,目前是离线状态。
不少雷军粉丝发帖表示想念雷军:
" 不要伤害他 "、" 快把甜甜的雷总还给我们吧 "
" 好想他,好想好想他,可惜什么都帮不上他,本来就是喜欢亲力亲为的一个人,更累了 "
" 你们有需要的时候就找他,现在出了事第一时间所有舆论指向他,这就是人性吗?"
" 进,怕还会有质疑声,退,后面有千千万万的小米员工等着养活,怎么办!期待王者归来!"
不只雷军,平时在社交平台活跃的小米集团多位高管也在事故发生后短暂停更: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 4 月 1 日转发了雷军的回应后,就没再更新;
小米集团副总裁、CMO 许斐同样 4 月 1 日后没再更新;
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 品牌总经理王腾则每天都在更新;
小米集团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 4 月 1 日后停更了 2 天,4 月 4 日恢复了更新,发布了关于小米手机、小米之家日本直营店开业的信息。
短暂的停更代表对遇难者的哀悼,然后恢复更新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出事的是小米汽车,小米手机等其它业务还得正常运营。
有网友在卢伟冰微博下询问 " 那雷军最近还好吗?",卢伟冰回应了一颗 ""。表面含义可能是谢谢关心的意思。
那么雷军什么时候能恢复更新,小米的营销模式会发生变化吗?
作为公司的最高领导,亲力亲为宣传小米汽车的雷军,于情于理,停更是必然的。这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其它产品的宣发节奏,短期内发布新品可能不合适,让公司其他高管逐渐承担更多宣发任务是当下之选。
这也是企业家做 IP 的弊端。雷军作为小米品牌核心 IP,日常高频互动塑造了 " 亲民劳模 " 形象,樱花树下的帅照,魅力远超明星,更是将他塑造成接近于 " 全民偶像 ",魅力值和流量值均达到顶峰。
小米 SU7 的事故就像急刹车,刹住了雷军的流量汹涌,暴露了个人 IP 绑定品牌的风险。
顶级流量之下,受众有了对雷军极强的信任感和期待感,一场事故,或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带来反噬,无论对偶像级 IP,还是 IP 绑定的公司和产品,都会带来信任缺口,冲击情感纽带。
当然事情还没调查清楚,不能妄下定论对雷军和小米汽车进行批评。
不敢对小米营销策略进行指点,如果是其他公司,以下是可能的调整方向:
淡化个人 IP 依赖,内容转型
减少 CEO 作为唯一形象代言人的曝光频率,培养更多技术高管或产品团队作为品牌触点,实际上小米已经让高管团队全部上网了,甚至在推产品经理。
内容也需要转型,从“ CEO 日常”转向技术解析、安全测试等硬核内容,重建用户对产品而非个人的信任。例如,公开更多第三方安全认证数据,而非仅靠创始人背书。
重塑安全与技术形象
针对事故中质疑点(如车门锁死、电池热管理),主动邀请权威机构参与调查并公开全过程,进行透明化沟通。
加大自研技术投入,尤其在智能驾驶冗余设计(如激光雷达融合方案)、电池安全冗余等关键领域。
调整流量策略,回归产品本质,减少宏大口号
弱化“造神”叙事,减少“挑战保时捷”“年轻人的第一辆车”等宏大口号,聚焦务实的产品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