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张大鹏(合肥) 文/图
绩溪磡头村早春。
李白有诗:“烟花三月下扬州。”自然界无限春景,与人世间的繁华与旖旎,共同营造出的烂漫与美好,在三月这样的季节,让人无限向往。去探春光、吹春风吧,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上春山。
在皖地,笔者上春山爱走两个路径。一是去皖西,一是去皖南。
去皖西,在霍山、金寨的大别山中沿着红旅路线走,山光与春景让人流连忘返。但若想在一天时间里轻松惬意地走,山光水色兼顾,最好的路线是沿淠河湿地,经西河口,翻越十八盘至诸佛庵,再经六潜高速一段,至单龙寺折转至晓天、万佛湖一线。此线一路山水相连,美景相属。山道弯弯,溪流淙淙,山花映翠,三五人家不断。你可随意停下来,游目骋怀,喝茶聊天。
此一线,淠河湿地是要停下来观赏的。东、西淠水在此交汇,因横排头水库大坝的兴建,淠水沿岸形成了广阔的湿地。白鹭与野鸭在浅水处悠闲地觅食,老牛在高滩处啃吃青草,清风拂过河面,波澜不惊。岁月静好,以此为最。
十八盘地处霍山与裕安的交界处,以万亩竹海著称。一路盘山上来,在山顶的观光台处,正好可以歇息一下。站在山顶,放眼四望,唯见青绿。万亩竹海,竹涛阵阵,但你若仔细听,其中又似有清脆声响,那是新笋的拔节音。
在单龙寺留下脚步,当然是为了赏屋脊山杜鹃,它的最大特色是灵动有致。屋脊山地处佛子岭水库畔,山顶水汽充分,晨云暮雾,此处的杜鹃真如仙子一般。薄雾中的一丛丛杜鹃,细嫩的花瓣带着水色,娇艳欲滴。
一阵云来掩去,一阵云去露颜,从晓天的汪家院子经过时,一定要歇歇脚喝杯茶的。几户人家被周边小山三处围着,呈太师椅状,而南向开阔,可远眺青山。汪家场地前还有个小水塘,不大,但风吹皱一池春水,也可让心波荡漾。场地周边是一小花圃,种着几株杜鹃,大红的、紫红的,深浅相映。花圃周边以水泥砌就的护栏,摆着一盆盆兰花,正吐蕊,沁香悠悠。一方小桌旁坐下,冲一杯他家产的极品兰花茶细细品着,远眺青山,近赏春花,听听鸟音,吹吹暖风,人生的自在也不过如此。
去皖南上春山,有两条线不可不走。一条是沿新安江画廊往千岛湖方向走。一条是从绩溪县城出发,经徽杭古道起点处,往家朋乡磡头村方向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李白的《清溪行》,写足了新安江的清澈与碧绿。而春天的新安江尤为碧透,一江春水绿如蓝,不可不行。
春天的新安江两岸翠绿金黄。微风吹拂,花香沁人。两岸是青山,一片青翠,古色古香的徽州人家掩映在山脚处,粉墙黛瓦,烟雾袅袅。新安江两岸的油菜花不像北方平原上的油菜花那么辽阔铺展,只是在江边、滩涂处、山坡地、大树边,星星块块,与四周的山水、粉墙黛瓦的景致和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
行新安江画廊,只有到深渡,方可行舟而下。而之前,过南源口、漳潭等地,只能是车行。皖南的山路总是依河而行,穿行于小盆地之中,没有绕山之程。盆地、河谷地总是有三五村庄或人家,一式的白墙青瓦徽派建筑,高高低低地依势而建。田畈处菜花金黄,间或有几株高大的已长出嫩叶的老枫,抑或是乌桕,自成天然画图。
至深渡乘船而东,如有农家的摇橹小舟,最能体现古风。船夫摇橹的咿呀声中,三尺小船漂荡于清波上,两岸青山、绿树、花海、茶园、人家、老牛、飞鸟,一一掠过。“春风吹我襟,春日好还乡,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赏。”新安江山水画廊浓浓的江南韵味,不能不让人陶醉。
从绩溪县城前往磡头村的路径,时而盆地,时而山岗,一个个村落散落在青山下,菜花块状镶嵌在青山与盆地间。到伏岭地界,往南一折,可以走上一段徽杭古道。四月,古道两侧高山杜鹃烂漫竞开,桐花点缀在嫩绿的山林中。江南小雨多润,山间常见云雾飘飘,溪水蜿蜒在山谷,时见时隐,水声激荡,时送耳中。行走徽杭古道上,才体会到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的画风是多么写实,也体会到过去徽商走出大山的创业路有多么不易。
到了磡头村,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天然画图。磡头村被六座山峰环峙,饭甑尖、黄茅尖等如屏风一般展开,立在天地间。山势险峻,云雾缭绕。梅圩岭梯田就在山脚下,油菜花竞相绽放,金黄梯田沿山势层叠铺展,与白墙黑瓦的古村落交相辉映。
步行磡头村,古风扑面。一条云川溪穿村而过,形成“S”形蜿蜒水道,两畔以花岗岩石条铺就。这“水街”绵延约一公里,古村随溪流落差设台阶,古桥横跨,石磡错落。溪水终年流淌,水声潺潺。两侧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及祠堂、牌楼依势而建。水街沿线分布14条古巷、10座古桥、5座古庙及多座古牌坊,有“三屏、五墩、六桥、八景”的格局,充满诗画意境。磡头村村民多姓许,是歙县许村后裔许泰来在明洪武年间开建。大学士许国少年求学时曾到这里求资,而许氏族人也是解囊相助,至今佳话相传。
皖西的春山与皖南的春山都是美的,一到春天,心就向往。《上春山》的歌中唱吟: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
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
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
一江春水绿如蓝
……
春风得意正少年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
我们不是少年,但可以有颗上春山那样少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