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株洲日报
炎陵桃源洞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金线兰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金 水
科属与身份
掀开炎陵山林厚重的腐叶被,会遇见一种模样小小,但令星辰失色的美丽植物——金线兰。它的叶片像是金丝刺绣的绸缎:叶面泛着优美的光泽,纤细的金色纹路在叶肉下交织成网,像是太阳透过林隙洒落的投影。
金线兰(学名: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属兰科金线兰属,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因其暗紫色叶片上有金色网状脉纹,如刺绣般精美,民间又称“金线莲”,另被称呼为“药王草”。
形态特征
金线兰植株高8-18厘米,根状茎匍匐生长,肉质根表面密被绒毛,节上生根,茎直立,圆柱形;叶片卵圆形或卵形。最显著的特征是叶片表面布满金色或黄白色的网状脉纹,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约2—6厘米,宽1.5—3厘米,叶面似天鹅绒质感,叶背常带紫红色。
花期8—11月,花序直立,开白色或淡黄色小花,唇瓣呈Y形,基部有距,形似展翅小鸟。待到秋天,金线兰从叶心擎出一茎花穗。米粒大小的花苞次第绽开时,恍若一群敛翅的白蝶。花朵形如欲飞的云雀,底部拖着条玲珑的“尾翎”——实则是一枚贮满花蜜的细长花距。当清晨的露珠点缀在花瓣的边缘,整朵花便像是珠宝雕就的香炉,模样相当的大气精致。
生长环境
金线兰在株洲炎陵县主要分布于空气湿度常年≥80的山区森林,多为海拔600-1200米的阴湿地带。因为金线兰喜欢湿润、凉爽的环境,比如常绿阔叶林、竹林或溪谷旁的荫蔽处。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主要生长于腐殖质层厚10厘米以上的酸性肥沃黄壤,常与苔藓、蕨类共生。金线兰毕生与山林同呼吸,以种子繁殖,它的种子细微如尘,需借特定真菌为媒方能萌发;它的根系与地衣缠绵,共织地下丝网;老叶凋零时,金线纹路会先于叶肉消逝,如同褪色的绣品。
生存现状
炎陵县的野生金线兰主要集中分布于神农谷、梨树洲等自然保护地。这林间隐士最懂隐居自保,总生长在古树盘根错节的林中,或藏身溪畔青岩的皱褶里。苔藓为它提供了湿润柔和的地皮,蕨类替它垂下庇护的绿伞。偶有山溪漫过其根,清泉便顺着金线纹路游走,在叶片上演绎一场微型的银河倒泻。这般幽居,倒也应了《楚辞》中“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的意境。
因其药用价值(民间用于清热凉血),多被盗采。若在炎陵县山林中发现疑似金线兰,请不要触碰,不要采摘,避免损伤植株及共生苔藓层。
温馨提示:
珍稀植物很宝贵,禁止采摘、伤害、出售、收购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如有发现采摘、伤害、出售、收购保护金线兰花等珍稀野生植物,或侵占、破坏其生长环境的行为,请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