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惊悚电影《湮灭》中,观众们被带入一个神秘且诡异的X区域丛林。在这里,先是男性,随后是女性,逐渐丧失了他们作为人类的本质——“自我”。
我们之所以被称为“人类”,是因为我们按照人类的基因设定进行生长和繁衍,而不是长出翅膀、生出鱼鳍或伸出利爪。
然而,在X区域内,由于“闪晃”现象引起的基因折射,所有的生物体之间的基因开始相互折射、混乱和重组。人类正逐步失去自身基因的纯洁性,至少在基因层面上正在变成一种全新的“非人类”物种。
《湮灭》以其独特的视角想象和构建了外星生命入侵的情景,既不同于《第九区》中的外星难民飞船登陆,也不像《独立日》中直接展开的飞船攻击。
电影打破了传统影视作品中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有限认知与想象。当调查人员询问莉娜走出X区域的外星人是碳基还是硅基生命时,莉娜无法给出答案。这些存在可能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它们或许没有实体形态,甚至可能是以某种能量形式存在。
在人类的科技还未能完全解读细胞秘密时,外星生命已经能轻易地利用“闪晃”折射技术来编辑和改变人类基因。
通过女主角眼眶滴落的一滴血,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美地复制出一个相同的女主出来。而在复制男主角时,尚未能复制其记忆;但到了复制女主角时,恐怕连记忆都被复刻和存储下来了。
《湮灭》之所以被视为一部杰作,我认为至少由三个因素构成其“神作”之名。
首先,它以全新的角度构建和想象了外星生命的存在。外星生命究竟是何种形态?他们可能连实体都没有,能够随意编辑和篡改人类的基因。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或许并无目的,只是进行自由组合的创造,看看能够产生何种结果。外星生命的存在方式,可能完全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其次,影片用影像创造了一个迷幻而诡异的“闪晃”空间。在这里,不同物种间的基因相互折射,形成了一个混乱而又美丽绝伦的奇特丛林。这为银幕增添了如梦似幻、既骇人又迷人的“遗落的南境”。
最后,是对人类存在的哲学深度探讨。我是谁?你是我吗?我们之间有何区别?当面对拥有相同相貌、基因乃至记忆的复制人时,他是否就是你?而当人类基因被其他物种污染时,我们还能被称为人类吗?在万物基因混杂的世界中,一切平等共存,都不过是造物手中的玩偶,渺小如同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