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很多家长可能会疑惑:偷懒还能培养孩子?这不是在教坏孩子吗?其实,这里的"偷懒"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管,而是指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那些事事包办的父母,反而容易养出依赖性强、缺乏主见的孩子。
一、家务活要"懒"得做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做家务太慢、做不好,干脆自己全包了。殊不知,这正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的机会。
1、从3岁开始就可以分配简单任务
比如收拾玩具、摆放碗筷、浇花等。不要嫌弃孩子做得慢,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经过程。
2、把家务变成游戏
可以用"看谁叠衣服叠得快"、"比比谁擦桌子更干净"等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习生活技能。
二、学习上要"懒"得管
不少家长每天盯着孩子写作业,甚至直接告诉答案。这种过度干预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1、设立学习规则后就放手
比如规定每天7-8点是作业时间,之后就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只需要偶尔检查完成情况。
2、遇到难题先让孩子自己思考
不要一不会就马上讲解,可以引导"你觉得这道题该怎么做?"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社交上要"懒"得帮
看到孩子和小伙伴闹矛盾,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出面调解。其实适当的人际冲突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1、给孩子处理矛盾的机会
除非涉及安全问题,否则先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事后可以一起讨论更好的处理方式。
2、不要替孩子做决定
比如选什么兴趣班、和谁交朋友,家长可以给建议,但最终决定权要交给孩子。
四、生活上要"懒"得操心
有些家长连孩子明天穿什么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1、让孩子自己准备物品
从整理书包到准备出游用品,都让孩子自己来。忘记带东西也是很好的教训。
2、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用闹钟提醒代替口头催促,让孩子学会自己掌握时间。
聪明的"偷懒"有方法
1、安全底线要守住
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等原则性问题不能偷懒。
2、根据年龄调整"懒"的程度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能力不同,要求也要循序渐进。
3、偷懒不等于不关心
要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给予情感支持。
养育孩子就像放风筝,线拉得太紧飞不高,完全放手又会坠落。聪明的父母都懂得适时松一松手中的线,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自由飞翔。从今天开始,试着做个会"偷懒"的父母吧,你会发现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能干!
温馨提示:内容中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构成用药指南,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