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 兴竹富民
更新于:2025-04-07 08:23:47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点绿成金 兴竹富民

——泰宁县把小竹笋做成大产业侧记

●全媒体记者 吴文凯 泰宁记者站 熊明欢

眼下,泰宁青山绿水间,绿涛翻涌,翠竹拔节。曾经不起眼的山间小竹,如今已变身成为引领百姓致富的大产业。

点绿成金,兴竹富民。近年来,泰宁县将笋竹产业列为全县特色产业,围绕“提升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思路开发笋竹资源,不断推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精深加工、产业融合、链条延伸、品牌建设等,努力把小竹笋做成大产业。目前,泰宁县各类笋竹经营主体128家,从业人数7000余人,竹产业年产值超16亿元。

科技赋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

“哐当、哐当……”近日,在泰宁县新桥乡竹林深处,竹山轨道运输机往来穿梭,高效运输砍下的竹子。

泰宁县拥有30万亩竹林,蕴含着极大的发展潜能,但竹山平均海拔650米,且地形复杂,加上青壮年劳动力短缺,毛竹运输难、成本高。

为解决竹子下山难题,泰宁县探索农业产业现代化新路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着力推广轨道运输机,将“百公里山地运输轨道”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

载重300公斤左右的轨道运输机,适用于毛竹、农资等运输,能在陡坡、竹林穿行,运行平稳,可设自动停车装置及无人驾驶,50度山坡也能轻松应对,极大减轻了竹农劳动强度,节省了用工成本。

新桥乡竹农小邓算了一笔账,除去农机购置补贴和县乡专项扶持补贴,最终林农只需承担不到30元每米的建设成本。目前,泰宁县已铺设山地轨道超百余公里,带动竹农生产积极性,助推笋竹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以电代柴,提质增效。泰宁县全力推广空气源热泵烘烤笋干技术,用电烤笋技术替换传统薪柴烤制。与传统烤笋方式相比,电烤笋每公斤可节省成本约4元,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电烤笋效率比传统晒笋高二到三倍,

每一片都是‘金色好笋’!”大田乡垒际村党支部书记徐玉平指着20座崭新的电烤笋房介绍,目前泰宁县已在多个乡镇建立了近百座电烤笋房。

近年来,泰宁县强化科技支撑,出台《笋竹产业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等政策,鼓励相关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出竹工机械实用新型专利29个、发明专利1个。从运竹到烤笋,科技正不断赋能泰宁竹产业绿色发展。

产业集聚

激活全链条延伸

连日来,地处泰宁县朱口镇龙湖工业园的政泰工贸有限公司,加工机器轰鸣不停,工人忙着打包竹餐具、竹家具等。

政泰工贸有限公司从事竹筷、竹茶板、竹工艺品等竹制品生产加工,属规上工业企业,年加工毛竹10万吨,可产各类竹制日用品、工艺品100万件。

泰宁有各类笋竹加工企业50家,年消耗毛竹22.5万吨,如何从竹资源大县迈向竹经济强县?

做强做深一根竹!泰宁县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建强龙湖竹制品专业产业园,引进竹制品深加工企业,加快竹制品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竹制品附加值,推动竹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

同时,依托龙湖工业园,推动竹屑、竹边角料等剩余物的生物质碳气联产一体化综合循环利用,着力延链强链补链。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优招商等方式,引进和昌生物质新能源、龙翔新能源等一批以生产生物炭、形炭、活性炭等为主营业务的竹制品加工配套新能源企业。

目前,园区有相关企业23家,日消耗毛竹600余吨,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实现了“原竹进园,成品出园”的竹制品生产加工全链条。

泰宁县还在大田乡建设集储存、初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闽笋交易市场,与顺田生态食品等企业共同开发出开袋即食笋、袋装清水笋等新产品,构建产销一体化加工产业链。目前,市场设施完善,展销功能房、闽笋电商直播间、金融服务工作站以及“跨村联建”党建室等一应俱全,致力于打造县域内笋制品交易的集散地,并逐步发展成为闽赣地区的笋制品交易中心。

春韵起 候鸟归
春韵起 候鸟归
2025-03-25 10:49:12
海螺沟景区内的冰川
海螺沟景区内的冰川
2025-03-25 10: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