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注意到,她周围的亲朋好友中,有不少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一日三餐受限,各种美食无法享受,生活颇为痛苦。为了预防自己步他们后尘,李女士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饮食,并定期进行血糖检测。
在最近的一次测血糖时,李女士发现她的空腹血糖升至7.2mmol/L,这让她感到非常惊慌。她立即前往医院复查,内分泌科医生根据李女士的情况,建议她做糖耐量实验。结果出来后,空腹血糖依旧超过7mmol/L,服糖两小时后血糖为1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7%,医生诊断李女士为初期糖尿病。
李女士慌了神,医生安慰她,一般正常人的血糖值在3.9到6.1mmol/L之间,李女士目前的血糖并不算太高。李女士稍微放宽心,听医生向她解释,当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或餐后血糖超过10mmolL时,糖尿病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已经对身体造成了伤害。如果不及时控制,身体各脏器会逐渐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不能仅依靠自身的感受来判断病情,各项相关的身体数据更为靠谱。
为何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超过7mmol/L或10mmolL是临界点呢?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了解下。
不同于其他疾病,糖尿病在初期即便被确诊,也可能没有明显的病症表现,这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忽视的。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人体正常组织器官适应的血糖环境是3.9-6.1mmol/L,血管、神经等都会受牵连,结构被破坏,出现多重病变;表现为血液粘稠度增加、视网膜病变;肾脏、心肌等细胞也会受损;冠心病、脑出血等疾病的患病概率增加。
有医学研究证明,当空腹血糖水平超过7mmol/L,餐后血糖超过10mmol/l时,以上对人体的伤害已经发生。如果不加以控制,等到身体察觉出明显症状再进行干预时,可能已经发展到糖尿病中后期。糖尿病的发展是一个恶化的过程,在早期阶段病情较轻,对各脏器伤害少,控制得当有治愈的可能。
李女士向医生询问,与身边的糖尿病患者相比,他们对于水果连碰都不敢碰,自己目前水果能不能平常吃呢?医生连忙让她停止这种想法,让她在饮食方面要有所忌口。空腹血糖超7mmol/L或餐后血糖超10mmol/l,糖尿病没有症状也要重视,同样也要进行饮食干预。
李女士又向提问,能否用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替代水果来补充营养物质?医生解释说:新鲜水果水果汁分充足、糖分高,一旦摄入过多会对血糖造成影响。而西瓜、荔枝升糖指数高,最好避免食用。如果想用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代替水果,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些水果与蔬菜相比,某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含量较低,不如直接用干鲜果蔬替代,又能补充多种营养。
若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将一些主食适当吃些也是可以的,不少食物也能适量吃一些。但如果空腹血糖超7mmol/L或餐后超10mmol/l,下面这三类食物要特别控制用量。
2. 高升糖指数水果:西瓜、荔枝等水果水果汁分充足、糖分高,一旦摄入过多会对血糖造成影响。糖尿病人群在中晚期要特别注意控制血糖,在血糖控制不好时,最好避免食用中、高GI(升糖指数)的水果。比如西瓜的升糖指数为72、荔枝为70。这些水果一旦摄入过多,人体会迅速吸收其糖分,对血糖造成影响。如果糖尿病人群实在控制不住,可以少量食用一些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来代替,比如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另外,干鲜果蔬也能提供营养物质,且不会增加饱腹感,还能帮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英国营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指出,用黄瓜等蔬菜代替部分水果,不仅能补充营养物质,还能帮助降低血糖。
3. 瓜子、花生、坚果:瓜子、花生、坚果等虽然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以及多种微量元素,但其中也富含油脂。以花生为例,其脂肪含量超过50%。长期食用这些食物,不但会导致脂肪堆积和肝脏负担加重,不利于体重控制,同时脂肪在肝脏内堆积,也会增加胰岛素的抵抗性,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对于血糖偏高的人群来说,这些食物要浅尝辄止,更不要代替碳水,浅尝即止。
在糖尿病前期,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其实保持血糖的稳定并非难事。只要牢记以下四点: 1. 保证饮食多样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低生糖指数的食物。肠胃正常的人应优先选择硬粗粮;吃饭的顺序也有讲究,要先吃汤汤水水占据一定体积的胃容量,提升饱腹感;富含蛋白质的肉类、鸡蛋等食物要保证机体营养充足;最后多吃碳水化合物多的主食多淀粉类食物。这样能保证餐后血糖更稳定。 2. 细嚼慢饭的吃饭方式能有效减少饭量,增加饱腹感,令餐后血糖更稳定;饭后不要立即坐下休息,要进行适当的运动。 3. 科学控糖方案除了饮食之外还包括运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仅需每天进行6分钟的简单运动(例如慢跑),就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4. 睡眠不足会影响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体内应激激素水平上升,使血糖升高。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糖尿病前期阶段,通过改变生活习惯,保持血糖的稳定其实并不难。但是一旦病情发展到中后期,即使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干预,也很难逆转已经造成的伤害。所以,不要把没有症状当成对身体没有影响,还是要以自身数值为参考指标。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