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被世人誉为最聪明头脑的科学家。一生中主要有三个伟大的发现:26岁提出光量子假说和狭义相对论,3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
他的相对论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人类对时空结构的固执认识,为人类打开了一扇观看时空真面貌的新窗口,让一直在物理学界占统治地位200多年的“绝对时空观”从此退居一隅。
尽管爱因斯坦一生中都不太认可量子理论,但无可否认,他是量子力学发展的重要奠基人。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的两大支柱,从根本上为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用“旷世奇才”来形容爱因斯坦,一点也不为过。
或许你会说:爱因斯坦如此的奇才,他的相对论还用怀疑吗?肯定不会有错的。
水木想说的是,没有绝对的肯定,要知道,万事万物都在不停的演变发展中。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一切只不过是相对而言,哪怕“相对论”也不一定就是绝对的真理。
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眼见不一定为实,耳闻不一定为虚。
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叫做:相对论的问世,也让历史变成了相对的正确。
大多数时候,人类都只相信眼睛所看到的和习以为常的事物。而很多时候,人类所看到的,或许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就像海市蜃楼一样,只不过是光学的一种虚影成像。但“眼见为实”的“习惯”,却早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依赖,成了人类坚守不变的信仰,哪怕所坚守的东西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但只要与人类的生活习惯相吻合,便很难有人去怀疑它的对与错。
比如“地心说”,统治了天文学界一千多年,“绝对时空观”统治了物理学界两百多年,而人类对“天圆地平”之说,也曾经一直深信不疑。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作机理,也就了解的越来越深入透彻,曾经的错误或不完善认知,也就会慢慢地得到纠正和修补。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人类,光速是宇宙中最快速度,光速不可超越。而这两个限制,就仿佛给人类套了一副枷锁,给人类圈了一个牢笼,将人类世世代代囚困于牢笼内,徘徊,踌躇,坐井观天。
人类大多趋向于安逸的生活,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或者科学研究者或探险家,几乎不会有谁愿意从舒适的地方挪移到另一个未知的陌生地方。
“不要再向太阳系外探索了,浪费精力和金钱,还不如好好过好自己的生活。”
“宇宙那么大,人类连尘埃都不如,地球还没研究明白呢,却大言不惭地说要探索什么宇宙,真是不自量力!”
“其实,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因为我们人类只能待到地球上,一旦离开地球,就等于自取灭亡。”
“告诉你们,别老想着推翻相对论,相对论是被证明过的,是完美无缺的。”
…… ……
当听到这些呼吁之声时,不由自主地让水木想到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难道地球就能永久保护我们世世代代平安吗?事实证明,地球并不安全,不但现在地球资源正变得越来越匮乏,而且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难也时有发生。人类面对这样的天灾,往往只能选择避之,如果躲避不及,就会付出一场伤亡惨重的代价。所以,地球虽然是诞生我们的家园,但我们并不能世世代代永远守着它。长大的孩子总是要离开家才能闯荡世界,就像雏鸟长大后不可能再守着鸟窝一样,那广阔的蓝天和浩瀚无边的宇宙,才是遨游的地方,不是吗?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与您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说到此,又想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因为正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人类遨游宇宙的梦想给遏制在了太阳系。相对论告诉人类,光是宇宙最快速度。而宇宙那么大,目前人类已探测到的范围就已经达到930亿光年,更不用说还有未探测到的范围,谁知道会不会更大呢?如果连光速都无法超越,对于人类来说岂不是永久被封锁在了太阳系?何以能令人心甘!
有研究者指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不完善的,甚至可能违背质能守恒定律。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越接近光速物体质量也会变得越大,无限接近光速,质量将变得无限大,所需做的功(相当于能量)也会变得无穷大。故此爱因斯坦断言,有质量的物体永远无法超越光速。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违背质能守恒定律。
假设有一艘载人飞船,整体静止质量设为M0,静止能量则为E0,即E0=M0*C^2。
然后飞船起飞,并不断提高速度。飞船运动时的质量不断增大,设不断增大的运动质量为Mv↑,飞船的速度也在不断增大,设为Vv↑。显然飞船运动时的整体能量也在不断增大Ev↑,即Ev↑= Mv↑*C^2。
那么,飞船不断增大的能量是谁提供的呢?或者说飞船不断增大的能量是从哪里转化而来的呢?
我们先假设飞船自己携带有能量源,比如核反应堆。随着核反应能量的不断生成,应该不断伴随着质量亏损,但是飞船整体质量却是不断增加的。也就是说,飞船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不但总的能量在不断增加,总的质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不是完全违背了质能守恒定律吗?
我们再假设飞船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比如能量来自真空能量的供给。这样的话,飞船整体不断增加的能量,不是来自于本身质量的亏损转化,而是来自于真空能量的抽取。这倒可以说得通。但是却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飞船速度越来越快,所需的能量也会越来越多,接近光速时,所需能量无穷大。如果用真空供能,就要不断地从真空抽取能量。而真空能量是维持时空平衡稳定的保障,别说不停地抽取,即使抽取用来驱动达到光速十分之一的飞船,估计也会给时空结构的平衡稳定造成极大的扰动。
一旦时空结构变得不稳定,就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可能会打开平行宇宙与我们这个宇宙之间的屏障门,如同制造出了虫洞(但并不是真正的虫洞,虫洞不会影响时空结构)。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可能看到平行宇宙里的现实与我们的现实发生交叠。但由于时空结构极为不稳定,显现出来的与我们交叠的平行宇宙之景可能也会非常不稳定,甚至会出现不停的扭曲变形,甚至很快完全消失掉。因为其他区域的真空能量会自动填补个别时空区域损失的真空能量。
不过,宇宙真空能量并不会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就像我们地球资源虽然丰富但也是有限的一样。如果未来人类真的找到了抽取真空能的方法,切记不可完全依赖于此,因为一但真空能损失到一定程度,真空能就会变得非常稀薄,从而便再也无法支撑起整个时空架构了。一个时空的坍塌,必然会殃及临近的平行时空(或平行宇宙),导致临近的平行时空(或平行宇宙)的真空能出现串联,然后平行宇宙就会与我们这个宇宙永远出现交叉运行。乍一想,似乎感觉挺有意思的,实际上,这并不好玩。因为两个宇宙的现实会变得非常的混乱。比如,今天你回到家里,突然看到已经逝去十几年的亲人笑着问你为什么才回来。你惊愕之余,才突然想起原来是时空弄错了,眼前的亲人不是本时空的。
看来,抽取真空能来驱动飞船的方法似乎并不太可取。或许,会有人提议可用正反物质湮灭反应生成的能量。但是,这种方法,又形成了飞船独立系统,一旦形成独立系统,似乎就会违背质能守恒定律,并且独立系统功能,不可能使飞船接近光速的。这个爱因斯坦,简直就是跟人类过不去似的,怎么着似乎都不能向光速接近,岂不是要永久将人类封在了太阳系?
看来,必须打破光速限制,找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漏洞,不然,人类就要永远被封锁在太阳系了。
既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存在违背“质能守恒定律”的可能性,那么就说明他的相对论存在有一定的漏洞。如果将他的相对论稍作一下修改,也许满天乌云都会自动散去。
我们不妨将爱因斯坦的方程反过来进行思考:当物体速度越接近光速时,物体的质量就会变得越小,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非物质态;当物体速度达到光速时,物体会全部转化为非物质态。此时的物体已经脱离开三维空间(或四维时空),而是暂时进入了三维空间与四维空间的临界点。非物质态速度降低到小于光速时,非物质态又逐渐重新向物质态转化,等速度减慢到一个特定的临界值时,非物质态又重新完全转化成了物质态。
这样的稍微改动,水木认为堪称完美,既不违背质能守恒定律,又不需要无穷能量的供给——导致差点坍塌了时空结构。只需要提供初始的驱动能量,将物体加速到临界状态速度即可,剩下的就会由临界物质态自动转化完成,岂不完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