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一般在几岁被发现?家庭在自闭症康复中有多重要?
更新于:2025-04-08 11:44:04

自闭症是一种什么样的问题?

专业解释是自闭症(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而通俗解释是,自闭症是一种影响儿童社交、沟通以及智力的一种遗传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自闭(孤独)症儿童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意识到了孩子的“特殊”——知道应该带孩子前往医院做专业的评估。

但你们知道自闭(孤独)症一般在几岁被发现吗?

自闭(孤独)症一般几岁被发现?

通常而言,自闭(孤独)症的部分特征在2-3岁左右就能体现出来,比如社交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以及语言障碍等等。就目前来说,我国自闭(孤独)症儿童大多在3-4岁左右被确诊,但干预行为往往要延后一两年。

同期的欧美国家,较早的如西欧等发达国家在七八月龄就得到确诊,稍晚的如美国、澳大利亚等也都在2岁之前得到确诊——干预方面的行动则更为快速,大约在确诊后1-2个月内即可参与相关干预课程。

与发达国家的自闭(孤独)症干预体系相比,我国相关行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以自闭(孤独)症干预老师和自闭症儿童的比例为例,欧美国家为3:1-5:1,而在我国,这一数字为63:1。

相关行业标准的缺乏、老师与儿童比例的差距,都要求我们提高自闭(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诊断水平,早一点发现,孩子接受干预的时间也就越充分。

早期诊断需要依靠家长做简单判断

首先是社交互动的障碍:

1.即使是与最亲近的亲人也很少主动接触;

2.不会注视别人,也不会回应他人的注视和面部表情。

其次是语言沟通的障碍;

1.自闭(孤独)症儿童缺乏相对正常的语言能力;

2.不会说话或是说话不清晰、无法流利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

3.会说话,但是不愿意说或不想说。

最后是行为的障碍:

1.自闭(孤独)症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刻板而重复的行为,比如走路必须走直线、吃东西必须用某种颜色、造型的勺子/筷子;

2.对周围的细节过度关注,缺乏想象力和变通性;

3.缺乏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上表现,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由专业医师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全面评估包括医学检查、神经心理学评估、社会功能评估等。

早期诊断可以为孩子提供早期康复和治疗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恢复正常生活能力的可能。

家庭在自闭(孤独)症的康复中起到什么作用?

1.家庭成为自闭(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场所”

对自闭(孤独)症儿童来说,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或引起他们的异常反应,比如过高的声音、过亮的灯光等等。在这样的时候,家庭的支持会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即便孩子已经在接受相关的干预,但家庭的支持和辅导同样重要,此时家庭会成为孩子干预的“第二康复场所”。

2.家庭成为自闭(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师”

孩子的语言、社交、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不仅需要专业人士的介入和系统性的干预训练,还需要家庭的参与和配合,因为你们也是孩子的“治疗师”。

在这个“康复场所”里,家长可以通过活动来帮助孩子改善行为和社交能力,例如和家人进行互动、游戏和娱乐等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开展眼神对视,这也可以起到引导与温和刺激的作用。

3.家庭成为孩子的“陪伴者”

自闭(孤独)症儿童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怀,而父母就要成为孩子的“陪伴者”,帮助他们缓解孤独感和寂寞感。家庭成为一个可靠的港湾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支持和安慰,这对于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家庭在自闭(孤独)症康复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温暖、支持和富有爱心的家庭,是孩子“改变”自闭症的关键。通过家庭的陪伴、干预和照顾,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改善行为和社交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自闭症的康复过程中注重家庭的作用,帮助孩子积极面对问题,建立自信,走出困境。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