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倪俊杰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日前表示,文化和旅游消费在扩大消费方面大有可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对于推动我们国家高质量发展,应该说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既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措施,也是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具有高投入产出效益、高发展潜力和高成长潜力的新兴产业,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能够使文旅产业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和主导产业。在南通,围绕加快建设江海特色文化强市和全国知名江海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全力以赴抓供给、促消费、强改革、优环境,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走深走实,文旅事业产业保持持续向好、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推动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旅产业的品质与体验感。例如,在景区建设中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通过VR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启东的历史文化场景,如抗大九分校的战斗岁月;利用AI智能导游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根据游客的兴趣爱好推荐旅游线路和景点讲解。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消费行为和需求偏好,为文旅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提供精准依据,促进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
促进文旅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文旅与农业、教育、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创新。在农业旅游方面,以沙地圩田农业系统为依托,开发农事体验、农产品采摘、农业科普等旅游项目,打造田园综合体。在教育旅游方面,依托国家级研学基地江天生态园等,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研学旅游产品,将课堂搬到户外,让学生在旅游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在康养旅游方面,结合酒店等资源,开发温泉疗养、健康养生度假等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康养需求。通过产业融合,丰富文旅产品业态,提高文旅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深化文旅区域合作与品牌共建。与周边地区及国内外知名文旅目的地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例如,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合作,推出“长三角文旅一卡通”,方便游客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享受一体化服务。同时,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南通文旅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深入打造具有南通特色的文旅品牌“江海有情, 南通有请”体系,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文旅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推动绿色生态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依托我市自然生态优势,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推广生态农业旅游,鼓励农户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有机种植、生态养殖等,让游客在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也能了解和学习生态环保知识。开展生态徒步、骑行、观鸟等低碳旅游活动,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加强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打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追求高品质旅游体验的游客前来体验,进一步做“美”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