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装修不是主打一个贪心,既要面子(好看),又要里子(好用),还要省钱(真香);在整个装修的过程中,厨房和卫生间这两个地方面积都不大,但我们常常听人说“金厨银卫”,可见这两个空间在居家生活中的重要性。
如何让这两个地方更加好用,下面分享8个厨卫神细节设计,装修的朋友可以借鉴一下。
设计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做了改动。就比如厨房水槽这个位置,很多人下方是放层板的。但花菜家的橱柜直接做镂空落地设计,一来是担心水槽下方潮湿,所以干脆下方不做隔板,直接镂空。没想到入住很方便,老爸拿来的泡菜坛子,还有烧水壶都可以收纳其中,并且后期打扫更加方便!
为了保持透气,门板内侧下面留了一排空隙,整体效果会更好。
西西莉娅说她60岁退休老爸的这个决定真的太对了,让她烹饪变得更加从容。因为她家的灶台在水槽斜对面,来回都要180度转身,所以在灶台上安排了一个水龙头,并且接上了净水器。
对于经常做饭的人来说,真的挺好用,具体优点有:
相当于代替了灶台上那个水瓢即用即取,不用来回接水也不需要接盆水在旁边用不完得倒掉 对于家里做饭接冷水的场景很多的人,如煲汤/煲糖水、煮面、肉类焯水、白灼、蒸菜都需要冷水下锅的,那这个设计更是实用;
还有勾芡、调料汁需要加水,可以直接在调料区完成; 甚至多一个地方给小家电加水,可以少走几步去水槽区。
如果你是一个厨房小白,这个设计更是让你觉得贴心。
入住一年,灶台旁的调料柜真是最好用的设计:
整齐美观,远比买的成品调料架耐用;
一臂之内,随手拿取。调料柜距离灶台40-45cm,太近容易溅油,太远又不方便,这个距离刚刚好;
中间墙上还可以收纳锅盖架,拿取方便不易磕碰;
橱柜的台面还可以当出菜区、备菜区,符合出餐动线,很顺手。
调料柜尺寸参考:高80cm、宽60cm、深20cm,每层高25cm。
珐琅板造价高,于是就用大砖上墙,想着缝隙能少一条是一条。不少人都是用1米2大砖上墙,那这样就容易就翻车了,瓷砖1.2米高,橱柜基本80公分,这样中间就有一条缝很煞风景,且后期还增加打理问题。经验老道的60岁老爸给提醒铺贴方式,让厨房墙砖又省钱又美:
上下用杂砖/废砖贴,中间露的区域用600*1200竖贴,这样杂砖用上了,轻轻松松省下几百块,而且中间那条横缝也不见了,今后打扫也轻松些。
再来说说卫生间,很多时候我们在谈卫生间的干湿分区设计时,会想到玻璃淋浴房。但真正意义上的干湿分区,是将洗漱台独立于马桶如厕区和花洒淋浴区的设计。也就是坚持将洗漱台挪出卫浴门外,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干湿分离。
同时这种布局的好处在于,它让洗漱和如厕、淋浴等活动可以互不干扰,大大提高了卫生间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在家庭成员多,比如三代同堂的情况下,这种设计能大大缓解早晨抢厕所的尴尬。
条件允许的户型,甚至做成四分离的设计,这样的卫生间功能更加强大,特别适合那些有且只有一个卫生间的家庭,每个人在不同功能时都不会有冲突。
记得装修的时候,老爸提醒我:洗手盆最好装可以抽拉的水龙头,今后入住会更好用。一开始我表示怀疑,可真正生活时还真是好用。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可抽拉的水龙头不仅方便我们洗头,还可以拉出来辅助清洗台面周边的区域。用些可抽拉式水龙头拥有多种出水模式,如花洒模式和增压模式等等,这样出水更为细腻柔和,不会溅水,让我们的洗漱体验更加舒适。
传统的淋浴房用一节挡水条来达到干湿分离的效果,但是挡水条的凸起高度会影响人进出,特别是对老人、小孩、或者孕妇。
老爸跟我说做成下沉式淋浴房,就不会有这个顾虑,完全可以实现无障碍进出。
其实做法很简单,把湿区下沉2公分左右,再利用下沉石基在干湿区之间做一个平缓的过度,使人踩上去不会有明显的高低落差,自然也不会被绊倒。这种做法整体性和美观性更好,而且卫生无死角,打扫也方便。
卫生间使用很频繁,且这个方湿气大,容易积累水垢和污垢,传统的清洁方式往往效率低下,难以彻底清除死角。如果在马桶边配个增压喷枪就方便多了。老爸说强大水流轻松解决清洁难题。无论是墙面、地面,还是洁具和淋浴隔断,都可以轻松清洁。